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共享产品涨价应公开透明
作者:张国栋


  共享产品要生存发展,首先必须做到价格合理、公道,而不能让人“共享不起”。纵然需要涨价,也应做到公开透明,取信于民,而不能坐地起价,说涨就涨。否则就失去了生存基础。
■张国栋
  近日有市民发现,摩拜单车起步价已经提高至1元/15分钟了,整体算下来还不如坐公交车便宜。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共享单车涨价外,共享充电宝等共享产品也纷纷加入 “涨价大军行列”,消费者则无奈吐槽“共享不起了”。(据9月4日《工人日报》报道)
  共享产品不是公共服务产品,价格由市场决定,不能指望商家一直打价格战。问题还在于,前期共享产品低价引流已经形成了消费习惯,面对现在的集体涨价,这是“割韭菜”还是寻新路?
  这些年,面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投资逐渐趋于理性,共享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方不可能一味砸钱做生意。经过前期的引流和洗牌,留下的企业数量比以前明显减少,但需求仍旧存在,在这样的格局下,涨价成为企业探索新盈利模式的一种选择。尤其“流量触底”的时刻,涨价增收或已经成为企业不得不采取的举措。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部分产品出现较高的价格有可能源于利益驱动,当商家看到前期引流形成的固定消费群体“有利可图”,不排除他们是故意涨价谋取更高利润的算计。
  无论如何,相比共享产品本身,消费者对其收费标准是最为敏感、最为在意的。共享产品要生存发展,行稳致远,首先必须做到价格合理、公道,而不能让人“共享不起”。纵然需要涨价,也应做到公开透明,取信于民,而不能坐地起价,说涨就涨。否则就失去了生存基础。
  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以共享产品、服务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想要留住消费者,留住流量,绝不能一味以涨价、尤其是故意涨价为能事,而是要做好服务,满足客户需求,让消费者感受到物有所值。
  比如共享充电宝,未来能否在机场、车站等餐馆商店以外的地方广泛投放,方便人们的取用与归还。当一二线城市人口红利饱和之时,企业能否主动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寻找商机。企业能否另辟蹊径,提供充电之外的服务等。意在做好差异性服务和拓宽服务场景上下功夫,在未来共享经济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共享产品涨价应公开透明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