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蔬菜“出身”“码”上可知
辽宁鞍山建立蔬菜溯源系统保障百姓舌尖安全
作者:王文郁
图片
图片


    

图一:工作人员对入市蔬菜进行检测。

图二:市场档口内的门楣上张贴着信息公示板。
■本报记者 王文郁 文/摄
  蔬菜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材,保障蔬菜消费安全是一个大课题。记者近日获悉,辽宁鞍山宁远农产品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宁远市场)经周密考察、设计,在鞍山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于今年初筹措资金建起了蔬菜可溯源系统。
  据了解,该系统通过设在市场的检验检测机构将蔬菜检测合格结果,以及蔬菜品种、产地和经营者情况等信息,一并记录并生成二维码。无论是到市场批发蔬菜的客商还是购买蔬菜的消费者,通过扫码即可知晓蔬菜质量,从源头提升百姓蔬菜消费安全。
扫二维码知结果
  8月27日上午,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蔬菜批发部经营户何新在宁远市场1栋9号档口忙个不停。当天,他从沈阳进的一批胡萝卜,在检测室检测后,农药残留结果显示为合格。这意味着该批次胡萝卜可以在市场内批发销售了。
  坐落在鞍山市城乡接合部的宁远市场始建于1991年,是东北地区较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供应着鞍山全市85%以上的蔬菜。宁远市场购销蔬菜辐射全国20余个省、市和地区,与周边区县的30余个行政村的菜农及农业合作组织紧密连接,年交易量达8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超过18亿元。
  何新经营蔬菜已经15年多,200平方米左右的档口内,整齐地摆放着胡萝卜、白萝卜、冬瓜、茄子等10多种蔬菜。在档口进门处墙面的显著位置,张贴着一张信息公示板,上面有营业执照、快检合格证,以及宁远市场实行认证准入制度的详细内容。快检合格证上还有一个二维码。
  宁远市场副总经理刘晶旭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个二维码,有大用处。
  记者经扫码进入宁远市场的“快检服务云平台”,该平台分为档口信息和样品检测两个分项。档口信息分项下,有经营单位、地址、档口/车号、经营户、经营者。样品检测分项下,有按年月日制式的日历,除了可以按进货日期查询检测结果,还可利用翻页功能查阅此前的记录。
  扫码后,记者查到何新今年最早的进货记录,是1月20日从海城市进的一批角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显示合格。8月24日,他从河北采购了胡萝卜、白萝卜各1批次,从海城市采购两批次茄子,从辽阳市采购冬瓜、长豆、旱黄瓜各1批次,从石桥子采购4批次茄子,从营口市采购1批次西红柿,上述12批次蔬菜的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均显示为合格。
  何新告诉记者,宁远市场在早些年就推行对蔬菜质量实行快检,近几年又落实市场和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发展到实行认证准入制度,建立起蔬菜可溯源系统,管理越来越规范,对消费者的保障也越来越强。
  刘晶旭向记者介绍说,每一车进入宁远市场的蔬菜都要进行快检,经营户实行一户一证一码,证、码和经营者档案信息要一致,市场委托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经监管部门认定审核,所出具的检测结果具备农残筛查快检条件,可作为追溯认定依据。如果快检结果不合格,经营户可以申请复检,对复检结果不合格的蔬菜坚决不准入市交易。宁远市场现有280个经营户实现了有二维码可追溯,无论是经销商到市场批发蔬菜,还是消费者采购自用,通过扫码都可获取所购食用农产品可追溯的全部信息。
源头把好进货关
  记者在宁远市场采访时,刘晶旭迎来两位来自京津地区的客人,一位是检测领域的专家,另一位是检测产品的销售负责人,双方就提升对蔬菜的检测能力和水平进行了交流。刘晶旭称,宁远市场对蔬菜质量的检测能力水平还要不断提升,现有的追溯体系也将继续完善。
  鞍山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科长李东柳对记者说,宁远市场进销蔬菜量占鞍山市场的比重非常大,覆盖的消费人群也多,监管好宁远市场蔬菜的进货关,从流通领域源头抓起,鞍山市的“菜篮子”就有了很大的保障。市场监管部门将从严管理与热心扶持服务相结合,帮助市场管理方完善管理手段,丰富管理方法,提升了市场品牌形象。蔬菜可溯源系统从今年初开始筹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今年5月农业部门组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随机抽检中,宁远市场被抽检的25批次的蔬菜全部合格。
  采访时,记者偶遇鞍山市万福缘养老院总院长白洁,她正在为3个分院精心挑选蔬菜。白洁在选购蔬菜的间隙对记者说,宁远市场销售的蔬菜质量一直有保障,在这里买的蔬菜很放心。随后,记者赶到万福缘养老院二台子分院时,已近午饭时间,餐饮工作人员正准备为养老院的老人送午餐。今年64岁的老王告诉记者,他患血栓已经3年了,留有后遗症,长时间走路不方便,到万福缘住了16个多月,每天3顿饭,炖菜、炒菜做得都不错,口味也挺好,吃着放心。
  二台子分院现住有100余名老人,绝大部分年事已高或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养老院是把住餐饮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二台子分院院长富雪梅向记者介绍说,3个分院的食材基本都由总院长采购,蔬菜类是到宁远市场买,回到分院还要再做记录。按照相关规定,做熟的菜第一勺先留样,在冰箱里保存48小时,一旦遇有什么情况好备查。说着,富雪梅带记者走到冰箱前,向记者展示存在冰箱里面的留样。“养老院的餐饮安全是一件大事,每个环节我们都不敢有所疏忽。”富雪梅说。
大数据实时监管
  在鞍山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科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安装着一块巨幅电子显示屏。据悉,这是鞍山推进互联网+蔬菜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李东柳介绍,宁远市场是鞍山市重点的“菜篮子”工程,给予采购方质量可追溯的保障,可以有效辐射到大型商超等销售终端。检测后形成的可溯源大数据,有利于更进一步开展互联网+蔬菜安全监管工作。这块已经安装完毕的大屏幕,准备和宁远市场溯源系统实现联网,实现数据随时上传、随时更新。同时,鞍山其他一些大型超市也建有快检室,在实现联网后,市场监管人员可以通过大屏幕掌握各市场、超市蔬菜等商品的检测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监管效能,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下一步,还设想获取蔬菜溯源大数据后,不能束之高阁,要用活用好。哪些产地的蔬菜检测合格率高,哪些产地蔬菜产量大、价格便宜,哪些产地的蔬菜运输便捷等,今后拟一并纳入监管档案,形成监管蔬菜大数据,推荐给商超、企事业单位食堂等部门,采购时提供参考。”李东柳如是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蔬菜“出身”“码”上可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