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越来越多人在体检时被检出甲状腺结节,引发忧虑。其实,甲状腺结节良性占85%至95%。分清良恶性最关键——
■本报记者 孙燕明
秋季是人们体检的旺季,进入9、10月份,体检大军陆续集结各大体检中心及医院。对体检中检出率比较高的一些症状,本报将进行一些科普解读,以飨读者。甲状腺结节是其中之一。
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姚合斌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甲状腺结节患者不必过于担心,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属于良性病变,不影响人体健康。检出的甲状腺结节中,确诊为恶性结节仅占5%至15%。因此,在发现甲状腺结节后,要及时找专业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判断良恶性。
甲状腺结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团块,可呈增生的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单发或多发结节样肿块,并非一种独立疾病,只是一种形态上的描述,并非病因或病理诊断,这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变。
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中,6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0.59%,20岁以上成人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15.6%,40岁以上人群高达28.7%,60岁以上人群占77.2%,而80岁以上超高龄人群占29.2%。
姚合斌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时意外发现的,大多数患者早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不痛不痒。随着结节不断生长,可能会因结节巨大引起压迫症状、声带嘶哑,但比较少见。若甲状腺结节同时合并甲亢或甲减,则可表现出甲亢或甲减相应的临床症状。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与人们的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性别也有密切关系,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种差异可能与女性妊娠、哺乳和月经引起甲状腺素需要量增加及内分泌周期性变化有关。
目前,医学界认为,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征、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高胰岛素抵抗水平和甲状腺体积大,均为发生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还与家族遗传、辐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吸烟等因素有关。
而碘的摄入量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碘摄入过量、不足都会增加甲状腺结节患病风险。
姚合斌指出,在甲状腺结节形成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遗传等都是不可控制因素,但代谢综合征、吸烟、饮酒、辐射暴露、碘摄入量都是可控因素。因此,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形成也就是控制可控致因。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随工作压力的增大而上升,从事脑力劳动、竞争性强、责任大、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精神持续紧张等职业的人群是甲状腺结节高发人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放松心情,学会释放压力,尽量降低甲状腺结节的发病风险。
中医治疗甲状腺结节具有独到之处,治疗以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法则,临床上经常使用小金胶囊、夏枯草片等药物,但临床疗效因人而异。
在临床实践中,还可采取注射无水乙醇和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主要对含有液体成分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有效。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包括激光、微波和射频消融等方法,在采取这些治疗方法之前必须先排除恶性结节的可能性。
近年来,很多医院开展了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这是一种新兴的微创化治疗方法。甲状腺良性结节经射频消融治疗后,体积明显缩小,甚至消失,已被证实在部分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安全、有效。这种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美观、可重复性强等优点,但并发症发生率为3.3%,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4%。
有些人发现甲状腺结节时感到非常恐慌,要求医生赶快将结节切掉,或者大量吃中药就想把甲状腺结节消除。姚合斌强调,这是不可能的。一旦甲状腺长了结节,一般情况下不会消失。
在甲状腺的影像学检查中,判断良恶性B超最准,如果要看胸骨后的甲状腺肿或者怀疑有周围软组织,包括气管、食管以及血管的侵犯,可以再做CT或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