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
图二:通过新创意、新主题创作的新年画。
■本报记者 倪敏 文/摄
不用远渡重洋,就能买到大英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爱逛街的女孩子看展也能shopping,独立设计师设计、纯手工制作的服饰,憨态可掬的卡通产品……应有尽有。在9月12日-16日举办的2019北京设计博览会上,300余家设计品牌和机构汇集全国农业展览馆,各种奇思妙想让人们感受到了设计给予生活的种种可能。
作为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的重要板块之一,以“创变未来”为主题的2019北京设计博览会通过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2019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和“设计中国北京”等主题展,用设计探索生活方式创新,推动设计转化和应用,为未来生活提供更多创想,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跨界衍生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业绩是博物馆自营商品的3倍,故宫口红、大英博物馆合作款广受欢迎……这些创意产品崛起的背后,都离不开文化IP的推动。
位于全国农业展览馆1号馆的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以下简称IP展)最受年轻人欢迎,每天还未开馆,门前就排起了长队。中国IP展分为“独角兽”“设计之光”“研好物”“brandup”四大展区,聚焦文博、国漫、设计、潮玩、艺术等细分板块,为观众们展现了有趣、有料、好玩的IP生活化应用场景,吸引了大量观众互动体验,而各种精致、萌趣、时尚的潮玩手办更让不少年轻人流连忘返。扫码下单,就可将这些心仪的小玩意儿带回家。
原创卡通品牌吾皇万睡今年是第二次参展,自2104年问世以来,就凭借一猫一狗的超强CP以及幽默温情而富有哲理的主题风格,坐拥几千万量级的粉丝。目前,吾皇万睡不仅有线上漫画和各种绘本读物,还推出了手办、盲盒、眼罩、卡套、存钱罐及扇子等衍生品。
非遗传承长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断代”危机,扎根于乡村的非遗传承人们也正面临来自市场的巨大挑战。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如何通过打通市场链条,助力非遗传承和创新,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新时代的非遗传承面临的问题。
位于3号馆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在去年基础上,继续以“非遗之美 生活即道”为主题,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及工艺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产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典雅的东方生活美学空间展示、非遗美食及新食器体验、传统织染与当代设计相结合的服饰。
“年年画常画常新,日日新美新美意”。吉祥如意、美意延年,是年画传承不变的价值所在。年画如何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体现新时代、新观念和新生活的作品,满足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人们熟悉的传统年画题材多是五子登科、金玉满堂、福禄寿喜等,而在设计展上,由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根据传统《五子图》创作的《安保五子图》《家政五子图》《快递速运五子图》,让观众耳目一新。这些作品将近年来涌现出的新职业——家政服务、保安和快递员等形象入画,这些职业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据工作人员介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精选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高密等全国11大年画产地的传承人与设计师、美术创作者组成团队,花了几个月进行共同创作,通过新创意、新造型和新主题传递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虽然这些新作品还有待接受市场和时间的检验,但这种尝试为非遗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让传统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在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间寻找平衡点,成为越来越多设计者的共识。
昔日传统汝窑瓷变身现代生活中的咖啡杯,一杯在手,既能彰显其温润典雅,又契合了当代人的简约生活观。汝窑以其质朴无华、优雅温润、洗练精致的独特韵味,名列我国五大名窑之首。在此次展会上,来自河南的可美汝谣展出的汝瓷壶、杯、碗、茶具等,全部采用北宋时期古法烧制技艺,再加之国际设计大师的器型设计,将设计美学与生活美学融汇一体,让昔日传统经典成了现代人的生活器物。
传统不等于陈旧,创新方能助力文化可持续发展。
“让传统工艺走进生活,让非遗文化与当代相结合。”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总监曾辉认为,作为设计师只满足于在技艺上进行复制,达到原汁原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当代人,我们在尊重历史美学、经典品位的同时,要让传统技艺进入现代生活,进入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成为可用的东西。
好的设计,应以用为美,可以进入万千家庭。或许,这才是设计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