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作者:徐伟竞 刘文新


    (上接1版)
  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与涪陵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袁泉前往该扶贫车间了解生产经营情况,见到了正在加工编织袋的何绍芬。她告诉记者,公司按件计酬,她每天早上7点钟步行半小时赶到公司开始工作,中午有免费的午餐,下午6点钟下班回家。在这里打工,收入稳定,还能照顾家人,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这不,8月20日她一领到工资,就兴奋地给丈夫打来电话报告这一好消息。
危房改造
给贫困户一个家
  “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在扶贫工作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其中住房安全是“三保障”中的关键一项。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把住房安全保障当作扶贫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成效显著。
  隆兴村地处百胜镇后山,在947户农户中,仅建卡贫困户就达118户,低保户94户,五保户9户,是全区6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为了帮助隆兴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涪陵区市场监管局在机构改革后,于今年3月择优选派湛彬、何平智两位同志担任驻村扶贫干部,其中湛彬担任扶贫工作队副队长。
  湛、何两位同志一进村,就向村委会了解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住房安全情况,逐户走访,详细查看,了解到大部分危房已完成了改造,还有少部分没有完成。他们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积极出谋划策,争取补助资金,确保村民早日住进新房。
  7月27日,戴鹏带队到隆兴村了解贫困户的危房改造情况。戴鹏先来到69岁的低保户任万云家,他家的危房正在改造之中,获国家补贴3.5万元。戴鹏问任万云:“老人家现在生活怎么样?”任万云回答说:“现在这个社会好呀!我这么大年龄还能住上新房,真没想到!”
  接着,戴鹏又来到72岁的贫困户郭贵昌家,他家的危房已改造完成,获国家补贴5万元。戴鹏说:“你家还有什么困难,给我们提,我们一定尽力解决。”郭贵昌非常感激:“感谢党、感谢政府,这么热的天,把你们麻烦了。”
  戴鹏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机构改革前,涪陵区质监局选派了两名干部驻村扶贫。机构改革后,涪陵区市场监管局又选派了两名干部继续脱产扶贫。在驻村干部的努力下,隆兴村狠抓危房改造工作,在全村118户贫困户中,已有71户进行了危房改造,并且都及时拿到了相应的资金补助。
中药材种植
摘掉贫困帽子
  8月20日下午,青羊镇吴家村一组组长袁洪书像往日一样,到田里去看看种植的20亩白花前胡是不是长高了,是不是该除草了。想到这些白花前胡年底就会给他带来五六万元的收成,脚步似乎更加踏实了。
  2014年的时候,由于没有一技之长,袁洪书的家庭一贫如洗,成为了建卡贫困户,后来流转了40亩土地,开始种植玉米、花椒等蔬菜,生活逐步改善,2017年摘掉了贫困户帽子,并被村民推选为一组组长。
  涪陵区市场监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森、队员胡华平、王平意识到,吴家村由于山高坡陡,土不连片,地不成块,种植水稻、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效益较低、农民收入不高。为改变这种现状,从2018年开始,扶贫工作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引导贫困户和村民试种黄精、三重楼、白花前胡等中药材,并协调太极集团和村民签订合作协议,统一收购。扶贫干部定期查看播种情况,发放除草剂,并联系农技员提供技术支持。到了年底,村民试种的数十亩中药材收成明显高于往年的传统农作物种植。
  在此基础上,扶贫工作队今年加大了宣传力度,引导更多的村民种植中药材。截至目前,已发展成片成规模种植白花前胡50余亩,分散种植金荞麦130余亩,带动建卡贫困户参与中药材种植40余户,预计带来收益60万元,部分贫困户将会因此摘掉贫困帽子。“种植中药材不需要过多的打理,付出的劳力成本少,收益却更高。”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王森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正在制定2019年的产业发展补助计划,在全村7个社全面开展高附加值农作物的试种工作,为来年推广更多的高附加值中药材品种打下基础,带动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帽子。截至目前,吴家村68户贫困户中,已实现脱贫的有66户,尚未脱贫的有2户,脱贫率达97%。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规直打传】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