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购买商品的不确定性,购买盲盒更像是在“刮彩票”。充满神秘感的盲盒让买家们买来了刺激、释放了压力。但这种“随机游戏”背后的真正赢家是黄牛、售卖平台和企业。盲盒生产商泡泡玛特的2018年中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61亿元,同比增长259%;净利润则为2188万元,同比增长207%。但是,大量黄牛、炒客的入场,将盲盒炒作成如同限量版球鞋之类的“金融产品”,已经让盲盒消费变了味。此时,玩家们千万不要抱着“赌徒心理”购买盲盒,更别指望借此一夜暴富。因为一旦这个心理出现,盲盒将有可能出现非常严重的市场泡沫,其金融风险将有可能不弱于炒鞋、炒币的风险。
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德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炒盲盒这一交易带有相当的射幸性质,参与这类事项的活动具有试运气的特征。作为互联网上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这个领域缺少明确的监管规定。
王德怡认为,在二级市场炒作盲盒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盲盒的价格存在极强的投机性,该类型交易的性质可能被认定为带有赌性,违反了公序良俗,交易的效力被法律所否定。”王德怡说。
另一方面,持续火爆的市场可能产生交易平台,一些交易平台可能逐渐产生影响力。由于交易平台之间不可能存在完全的市场竞争,因此,玩家和平台之间,小玩家和大玩家之间,很可能形成信息不对称。在缺少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的情形下,一些交易平台内的盲盒价格可能会在短期内被人为操纵。自以为能够找到下一个接盘侠的玩家,可能会产生经济风险,成为新一茬“韭菜”。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盲盒购买渠道的多样性,赝品也成了一些人“割韭菜”的工具。在二手交易平台,不少盲盒爱好者评论称,“好不容易抢到了,等到手了才发现做工十分粗糙,但也没有办法”。
王德怡提醒说,在二级市场炒作的盲盒已不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带有一种金融属性的产品,对行业不了解的玩家,不建议入手。“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形下,纯属娱乐可以,当成投机炒作要坚决抵制。”王德怡说。 (聂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