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执法人员对儿童玩具进行检查。 柴志仁/摄
为给儿童和学生撑起安全守护的一片碧海蓝天,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紧盯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关键时间节点,坚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运用各种监管方式回应社会关切。
一是突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检查工作。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今年已开展儿童学生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331批次,产品合格率为86.4%。对儿童手机、童车、婴幼儿软背带、儿童漆等4种产品风险监测100批次,风险监测合格率为61%。此外还对全省学生床上用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14家企业49批次产品,产品合格率为83.7%。完成了童车产品的市场调查建库、50批次相关产品的抽样及检测工作。校园周边商超等经营场所、农村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是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守护行动重点检查区域,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对重点区域儿童和学生用品经营场所共检查3100家次,出动监管人员1300余人次,行政指导、行政约谈41次。
二是突出关键时间节点,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在“六一”、中高考、暑假和开学季,对重点商超、批发市场集中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重点检查标识标签、销售台账、属于3C认证目录但未认证的产品、假冒伪劣玩具等。对省内5家儿童用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三无”产品以及假冒伪劣产品,依据《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处理。对于标识等不合格的情况,责令经营者限期改正。
三是突出质量宣传活动,提高学生认识水平。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儿童和学生用品守护行动与消费品“三进”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举办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走进部分质检院实验室,了解饮用水、饮料的成分及检测项目,使其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大连市市场监管局、大连市教育局开展了《致全市学生家长一封信》活动,将信件发送到全市60万中小学生家长手中,提醒广大学生家长关注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常识。
四是强化约谈与帮扶力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今年以来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约谈了学生校服和童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11家,要求不合格企业要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不合格批次的产品,对已销售出去的不合格产品要及时进行召回,并做妥善处理,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同时,该局还开展“一企一书一策”质量帮扶活动,向不合格企业发放《产品质量提升指导建议书》,针对每家企业监督抽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门分析,并提出产品质量提升建议。(柴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