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实测“双11”——
页面价即到手价 购物体验有改善
作者:张玲
图片
图片


  一年一度的“双11”临近,网购又成为消费者近期热议的话题。从10月21日开始,今年“双11”的预售就已启动,在手机淘宝上,各类商品页面上也都标出了各类优惠项目。
  这些优惠到底怎么用?难吗?算起来复杂吗?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随机从手机淘宝的“双11”主会场里抽取了美妆、服饰、3C数码类别的10款商品进行测算。
  从结果来看,随机测试的10款商品中,其页面标出的到手价,在实际支付中就是该价格,而且大部分商品都做到了近期的最低价。说明今年“双11”购物体验有了较大改善,消费者只要按照页面标明的价格购物,就能买到处于历史最低价位的商品。
到手价真的能到手
  往年“双11”优惠项目多,但是算法比较复杂,今年情况如何?笔者体验后发现,今年“双11”在商品页面上都标出了“预售券后价”,而商家在商品详情上也都帮消费者算好了到手价。如果根据“到手价”领券购物,那么今年的购物体验确实会提升不少。
  笔者以一款身体磨砂膏为例,发现该日用品的“双11”预售价格为119元,而页面标明的到手价为69元。经过验算发现,该商品页标注的到手价与实际情况相同,也就是说消费者需要付定金(20元)+尾款(79元)-商品优惠券(30元),就能以69元的价格买到该商品。
  此外,笔者还通过第三方比价工具发现,该商品此前近半年最低价格为79元,“双11”中69元的到手价比上述价格还要再便宜 10元。
  笔者对其他商品也做了测试,比如一款电动牙刷,商家在页面上标出了339元的到手价,价格标签上也有“预售折后339元”的标志。在实际支付中,消费者支付50元订金后,尾款变为了289元,最终价格确实为339元,与标出的到手价再次一致。
  在笔者测试的一共10款商品中,页面标出的到手价全部与实际计算结果一致。
购物体验有较大改善
  经过实测,今年“双11”的购物体验整体比较理想。往年的“计算难”“页面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不符”“流程复杂”等问题都有了明显改善。
  某品牌的电商负责人透露,现在电商平台为保障“双11”活动的吸引力,对商家参与“双11”的商品活动价有严格的把控。像淘宝和天猫平台,必须至少是活动前30天、活动后15天的最低价,在这“45天最低价”的基础上,再进行各类优惠项目,由此让今年“双11”的大量商品都实现了价格的历史低位。
  一直以来,各地价格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都为了保障“双11”体验采取了诸多措施。《电子商务法》中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由此可见,“双11”也推进了电商市场变得有法可依,行业也将逐步正规化,消费者权益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 (张玲)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互联】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页面价即到手价 购物体验有改善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