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吸烟可加大致癌风险
烟草依赖患者戒烟需药物治疗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吸烟不仅导致肺癌,还导致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肾脏、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这些癌症的发病风险越高。”11月2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医学健康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透露,一项针对超过50万名中国人群开展的随访调查发现,男性吸烟者患癌症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51倍,女性吸烟者患癌症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28倍。
  2017年,我国有近221万人死于癌症,占全国死亡总数的24.85%,且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剧,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缺乏体育锻炼和不健康饮食等,这些数字在未来几十年还将大幅增长。
25%癌症死亡与吸烟有关
  赫捷介绍,烟草中的烟雾含有数百种有害物质,其中至少有70种是致癌物。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人数与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居民首要的死亡原因,其中25%左右的癌症死亡与吸烟有关。
  2014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978个县级监测点监测显示,成人癌症发病数据覆盖4.3亿的20岁以上人群,其中45.2%(103.6万人)的死亡归于23种可控危险因素,因吸烟导致的死亡比例最高。男性第一位的致癌因素就是吸烟,男性癌症死亡约1/4归因于吸烟,其中肺癌死亡超过一半由吸烟所致。
  吸烟人群患癌的比例比不吸烟人群要高2至3倍。以肺癌为例,吸烟者患肺鳞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5.8倍。而吸烟者发生肺腺癌的风险则是不吸烟者的1.8倍。男性肺癌死亡归因于吸烟的比例是55%左右,女性是15%左右。
  赫捷表示,目前,我国癌症流行概况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肺癌占第一位,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7.3%,其次为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这可能与中国人群高吸烟率有关。“戒烟可以降低肺癌的发病和死亡风险,且戒烟时间越长,风险降低的越多。”赫捷强调,以肺鳞癌为例,戒烟1至4年、5至9年和超过10年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逐渐降低,分别是84%、61%、41%。大型队列研究表明,戒烟5年以上的人群,肺癌发病风险较持续吸烟人群降低39.1%。因此,预防肺癌最好的方法就是防止不吸烟者吸烟。
吸烟危害是长期累积的过程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长王辰指出,近40年来,我国人群吸烟率下降10%,但近10多年吸烟率不但没有进一步下降,青少年、妇女吸烟率反而上升。
  权威机构调查显示,2003年至2013年,我国15至24岁青少年吸烟率由过去的8.3%上升到12.5%。到2018年,我国15至24岁人群吸烟率已达到18.6%,其中男性青少年吸烟率达到34%。我国妇女吸烟率从过去的1%增长到1.6%,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王辰表示,吸烟所造成的危害是致病于无形,杀人于致伤,致害于长远。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慢阻肺、哮喘、糖尿病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都与吸烟密切相关,高血压和脑卒中也与吸烟有很大关联。烟民的糖尿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并发症几率也明显增大。
  他强调,吸烟的危害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滞后效应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30年之后,长期吸烟者老年后各种疾病会找上身来,必须防患于未然。政府官员、医生、教师、青少年家长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应发挥戒烟示范作用。
综合疗法有效戒烟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世界卫生组织禁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肖丹教授表示,烟民感觉戒烟困难主要是因为烟草中含有尼古丁,可以导致吸烟者成瘾,又称烟草依赖,这其实是一种慢性疾病。每日吸烟者中大约有一半是烟草依赖患者。我国烟草依赖患者超过1亿人,这些人单凭自身毅力很难戒烟瘾,需要戒烟治疗。
  她进一步分析,这种疾病的病变部位在大脑,烟民在吸烟过程中,大脑的灰白质也就是体积会变小,大脑开始提前萎缩,功能也发生改变。烟民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明知道吸烟有害,但是控制不住自己还去吸,这需要药物治疗。
  目前,在我国临床戒烟指南中,包括心理干预、行为疗法、戒烟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是最好的戒烟治疗手段。该指南推荐三类治疗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以及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酒石酸伐尼克兰,一个药物疗程治疗周期为3个月,规范治疗可以使戒烟成功率提高1至2倍。
  目前,各级医疗机构设立的戒烟门诊是专业提供戒烟诊治的有效场所。2017年,政府认可的戒烟门诊有366家,与2015年只有94家相比,有了大幅提高。
  烟草中有尼古丁让人成瘾,如果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的药物会不会同样导致成瘾?肖丹解释说,大量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了戒烟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烟民可以放心使用。其实,尼古丁存在于一些茄科类植物中,比如土豆、西红柿中也含有尼古丁,因为含量极其微小,不会引起安全隐患。尼古丁致病主要与剂量以及进入人体的途径和速度有关,最大的危害就在于成瘾性。烟草中的尼古丁通过吸入方式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速度快、含量大、浓度高,仅10秒钟就可以作用于大脑中枢,很容易成瘾。而尼古丁替代疗法相应的药物,比如咀嚼胶、贴片,是通过口腔黏膜或皮肤黏膜吸收尼古丁进入血液中,这时它进入体内的速度慢、浓度低,不容易引起成瘾。目前,尼古丁替代疗法相应的药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品目录,可以安全使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7 版:保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烟草依赖患者戒烟需药物治疗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