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基础设施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在计量量子化等新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基础设施也要跟进、创新——
变革 从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做起
作者:任震宇 倪敏
图片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倪敏/文
董芳忠/摄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如何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实现变革提升?如何适应产业需求,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质量(深圳)大会上,来自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中国工程院等的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在主题为“国家质量基础变革与应用”的分论坛上围绕上述话题,分享了各自观点。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重要性凸显
  ●国务院原参事、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纲
  伴随着质量技术与管理的演进,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已经成为质量技术发展和质量治理利用的新的工具,其基本功能是推进质量进步与质量治理,表现形态是技术体系与制度体系的集成和优化,核心价值是形成提质增效的质量生态。同时也在质量提升、贸易便利化、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是产业链的技术支撑,是创新链的关键环节,是价值链的倍增要素,其支撑三链融合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根植于产业需求,服务于产业发展,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中国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效能一定要体现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上,首先就必须与产业相结合。一是在产业行业层面用质量基础的技术,支撑薄弱环节,促进优势领域。二是在区域层面打造一大批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
 ●新西兰质量组织会长亚布拉罕·芬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跟每个国家政府相关,跟每个行业、贸易的发展、人类的资源密切相关,也跟人力资源的高效应用、食品安全、健康环境,甚至是气候变化目标和体系相关,与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同等重要的。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
  ●深圳技术大学教授徐刚
  质量基础设施应用于产业的价值是以先进标准为质量改进提供路线图,在生产制造过程通过精准测量、校准误差、检验检测改进工艺缺陷,通过认证认可获得市场通行证,从而提升产品质量,提高附加值。同时通过产品、服务在市场的表现,反向推动质量基础设施的完善,制订建立新标准,提升改进测量技术,评估调整评价指标等。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李翔
  今天谈质量,离不开谈供给侧的改革和高质量的发展。
  到底什么是高质量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在我们供给侧和需求端的完美融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构成产品和服务的整个价值链不同节点上的价值创造,只有实现市场接受,才能够真正带来价值的实现。市场接受体现在什么方面?体现在市场准入和采购与消费上。直接在市场需求端体现出来的合规,与细分市场当中的竞争的需求,通过我们质量基础设施的技术语言,沿着整个价值链往上游进行传递,带来的是我们价值链上游不同节点上的价值创造能够更好地去匹配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也通过质量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和协同创新,通过合规性和复合型的测试服务,来传递信任、促进发展。的确,质量基础设施连接着创新和市场,完整地潜入到了我们产业的价值链。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集成应用和协同创新,促进了我们供给侧的改革,也推动了高质量的发展。
  从创新的角度而言,质量基础设施变革支撑了我们质量的变革,但是质量基础设施的变革从哪儿开始呢?这种变革深入的影响应该是来自于计量的量子化,从计量的量子化开始。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洪兰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活跃市场、解决就业、发展经济、促进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武汉市发展相对薄弱的一环。近几年来,武汉市紧紧抓住“质量第一”这个牛鼻子,聚焦服务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坚持立足需求、紧盯问题、突出效果,促进质量的服务路径供给环境优化升级,以高标准质量基础助推中小企业质量发展。
  武汉市通过坚持3个导向、优化3个服务,即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中小微企业质量服务路径;坚持问题导向,优化中小微企业质量服务供给;坚持效果导向,优化中小微企业质量服务环境,强化质量技术基础社会,推动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的标准线。武汉市着力将质量基础设施的共享应用效应最大化,完善培育、管理、评价三大体系,实现质量水平提升。
  迎接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变革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质量基础设施资深顾问奈杰尔·克罗福特
  当我们提到质量的时候,必须问自己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基础设施的含义是什么。产品质量就意味着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和期望。可持续性发展,是能够满足今天的需求,同时又不会损害子孙后代满足自己的需求。
  现在我们不仅仅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关注广泛的质量,而且是高质量的质量基础设施。几十年前,我们主要是关注一个好的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给到最终的消费者。而现在,更关注于整体的顾客体验。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而且是关注产品的制造过程对环境的保护,整个制造过程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会关注到整体全面的顾客体验,顾客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关注整个产品制造的过程。
  一个健全的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对于本地还是全球的贸易促进来说,都是如此。如果从广义的质量角度来看,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应成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
  ●英国标准协会亚太区首席运营官林劲
  标准支持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很多国际标准支持着国际贸易,有了这个标准之后,贸易就能够顺畅地进行,它简化了采购和供应链。标准同时也可以保护消费者,还支持着政府的监管。
  政府和大企业如何采纳这些标准?从政府的角度来说,他们将要使用这些国际标准来构建强制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达到这些合规方面的要求。同时在自愿性采纳方面,针对自我要求较高的企业,政府将会给予相关的鼓励。还会通过认可一些自我要求比较高的企业,来减少政府方面的抽查负担。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可以使用标准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同时也可以通过采纳标准赢得政府、顾客的信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07 版:2019中国消费·维权高峰论坛特刊】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变革 从质量基础设施要素做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