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燕京
12月8日,周日,一个电话吵醒了午睡的记者。迷迷糊糊中,记者按下了手机接通键,里面传来了一个男士带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你名下所有的手机都将被强制停机。”听到这儿,记者眼都没睁就说:“我知道你是骗子,太惹人厌了!”说完便挂断了电话。谁知刚刚挂断,电话又响了起来,记者一看,仍旧是刚才的电话号码,便毫不犹豫地直接挂断。然而挂断后电话铃又顽强地响了起来,紧接着在挂断、响铃中又重复了四五次,此时,记者也来了兴致,准备体验体验这种危害人间已久的电话诈骗分子的伎俩。
于是,在电话铃再次响起的时候,记者接听了。仍旧是刚才的广味普通话:“你的手机正在散布诈骗信息,因此要将你名下所有的电话停机,等待有关部门的调查。”明明自己才是骗子,还敢称诈骗对象是骗子,并如此理直气壮,这更加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记者开始装作不知所措:“我没发诈骗短信,你凭什么说我实施诈骗?”
对方说:“你在天津滨海新区实名购买了一个手机号码,我们监测发现这个手机号码不断向外发送诈骗信息。所以,马上会将你名下所有的手机号码停机。”
记者佯装着急:“我没有在天津购买手机号,你们是哪里的,是不是弄错了?”“我们是通信管理局,我们不会弄错的。”对方说。
记者从事通信领域的报道工作多年,一些基本常识还是了解的,通信管理局是通信管理部门,他们接受消费者的投诉,但像停机这样的事情是不会直接处理的,而且,通信网络的运营在运营商手里,只有运营商才可以直接操作停机。另外,如果涉嫌诈骗,打电话的就不会是通信管理部门,而应该是公安部门。而且,如果是有关行政机关打电话,怎么会用手机?即便是运营商,也会有服务号码,而不可能是一个手机号。
记者接着问:“哪个通信管理局?地址在哪儿?你们是通信管理局的哪个部门?电话是多少?你叫什么名字?我没骗人,我要投诉!”
记者一连串的问题似乎让对方有点措手不及:“我们是北京通信管理局,是政府机关。”说完这句话,对方沉默了。
记者再次追问:“北京通信管理局下面也有不同的部门,你是哪个部门?”
“我们是政府部门,就是通信管理局。”对方说。
“但是任何政府部门都会有不同的科室,你是属于哪个科室的?我要申诉,你告诉我去哪里、打哪个电话、找谁?”
“我们是政府管理机构。”对方开始不知如何应对了,“这样,我把电话交给我们领导,让他和你说。”
原来骗子也是分“级别”的,碰到记者这样难缠的诈骗对象,便会请手段高一些的“上级”来应对。
记者正琢磨着,电话里又传来了另一个带着广东口音的男声,于是记者将刚才的问题又问了一遍。对方回答:“我们是通信管理局网络管理中心,电话是85110893,我的名字叫刘瑜(音)。你说你没有在天津购买移动电话号码,那下面我与你核对一下购买移动电话号码的身份信息。110……是你的身份证号吗?”
听到对方报出的准确无误的身份证号,记者心里一惊。可是又想:他们到底是为了骗钱还是骗信息?是不是在通过本人验证身份证号与姓名的关联是否正确?于是记者立刻说:“身份证号不是我的,你们搞错了。你说的那些诈骗信息都不是我发的,你们没有理由停我的手机。”
“那好,我们再核查一下,等核查好了再给你打电话。”这位“上级”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记者立即拨通了骗子所说的85110893,发现这个号码是北京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电话。虽然电话号码有对应的机构,但一个接受投诉的热线电话是绝不会通知电信用户即将停机的。
过了几分钟,记者再次接到骗子的电话:“的确是以你的名字购买的移动电话号码,而且已经实施了诈骗,现在已经有钱打到了你的卡上,你名下所有的银行卡都将被冻结。”骗子的狐狸尾巴终于露了出来,“你先查一下账户,每张银行卡有多少钱,是不是有多出来的钱?我们还会打电话询问你。”
挂断电话后,记者立即拨打110报警,在讲述了经过后,接案民警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们会通知技术部门对诈骗电话号码实施停机。但是你就不要再接他们的电话了,这些人肯定是骗子。我们接到过类似的报案,诈骗方法和你经历的一样,受害人把卡号、密码告诉了对方,被骗了40多万元。你千万不要再接这个电话了。”
就在记者与民警通话的时候,骗子再次拨打记者的手机。虽然民警嘱咐记者远离骗子的电话,但想试一试骗子手段的记者还是在与民警通话后主动拨打了骗子的电话,没想到多次拨打均显示占线。半个小时后再拨打,听筒里传来提示音“该号码已停机”。
●记者手记
冷静是防范电信诈骗的前提
■本报记者 李燕京
虽然相关部门经常发布严防电信诈骗的提示信息,但是诈骗分子依然会屡屡得手,受害人被骗钱款数额也常常令人心惊。为何会出现如此局面?记者在采访以及亲身经历后发现,轻信、遇事慌张几乎是所有被骗人的共同弱点。
今年10月22日,冯先生在某网站上看见一条贷款广告,点进之后填写了个人信息。第二天,冯先生接到189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以贷款需要验证资金、减押费、保证金等为由,总共让冯先生转账了47200元。而冯先生也是一点儿都没多想便把钱转给了对方,直到对方电话关机他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尽管骗子的骗术总是花样翻新,但是稍微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各种漏洞。对记者实施诈骗的骗子谎称自己是行政机关,但显然对有关行政机关的职能、架构并不了解,只要多问几句便语塞了。而对冯先生实施诈骗的骗子要求贷款前提供押金显然也是一个巨大的漏洞,无论银行还是其他正规贷款机构,需要进行抵押贷款时,抵押物多是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用少量现金做押金,本身就很荒唐,这就好比拿出10元做抵押金、保证金,然后借走100元,抵押物、保证金根本抵不上被借走的钱,也就没有了抵押保证的意义。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不合理,就可能识破骗子的套路。
骗子骗人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战术,诈骗者在实施电话诈骗时,总是会想办法让受骗人惊慌失措,所以总会采取恐吓、诱惑等手段,诸如告知电话要停机、银行卡要冻结、要成为被告、有巨额欠款等,这些事情突然降临到一个毫无准备的人身上,总会让人突然间感到惊慌,然后骗子再一步步实施诈骗话术,让被骗者上当。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了一个案例,公安机关监测到一个诈骗团伙正在对一位姓刘的女士实施电信诈骗,民警连续给这位女士拨打了2天的电话,她都不接,最后虽然接了电话,她却认定民警是骗子,因为骗子已经伪装成民警让她不要相信任何人,只要听骗子的就可以。后来,办案民警通过当地派出所找到刘女士,并把她请到派出所进行劝阻,才避免了她上当受骗。
面对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手法,我们应该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凡是涉及银行账户的号码、密码、验证码等,都要仔细保管,不能轻易泄露;汇款转账时一定要认真甄别;在接到电信诈骗电话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知道怎么应对时一定要及时报警。
●链接
电信诈骗花招揭秘
洗钱诈骗
●手段:骗子会利用公、检、法等机构的名义打电话给诈骗对象说:“您的账号涉嫌洗钱,为了查案,要冻结您名下银行卡资金。”被骗人听后往往会很着急,这时骗子就会帮忙出主意,提出为了确保被骗人的资金安全,可以将银行卡中的资金转入由他们提供的银行账户,但前提是被骗人必须对此保密,不能跟别人讲,更不能告诉银行工作人员。这样,一些被骗人就会中圈套,把钱转入骗子的账户中导致钱款损失。
●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设置保护账户转移当事人的资金,办案中,查封、扣押都会有正式的法律文书,并由执法人员执行,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转账。
社保卡诈骗
●手段:骗子多冒充公、检、法等机构,用诈骗对象“在某市的大医院开过大量的处方药或大量涉毒药品”“用医保卡购买了价值上万元的违禁药品”等谎言,要求其转账汇款。或者以通知领取社保补贴的名义向被骗者发送短信,要求诈骗对象回拨短信中提到的电话号码、按照对方提示在ATM机上进行操作,完成转账汇款。
●提醒:此类被骗人大部分集中在刚刚退休、对社保卡使用不是很熟悉的人群。如遇到类似情况,要及时到社保机构进行咨询核实。
贷款诈骗
●手段:骗子利用手机群发短信、在网上发布小广告等方式,发布可以提供低息、无抵押贷款等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被骗人急需贷款,与其主动联系后,骗子便要求当事人向指定账户汇入手续费、好处费、验资款、保证金、利息等实施诈骗。有的骗子还会让被骗人到银行开设新账户并存入一定量的保证金,在开户同时开通手机银行,手机银行留的电话号码则是骗子提供的,这样,骗子就会使用各种手段把被骗人账户中的资金转走。
●提醒:骗子利用被骗人急需用钱的心理,层层设置圈套。看到这类信息时不要理会,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停止操作,减少损失,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切记贷款是不需要好处费、保证金、验资款的。
网银升级诈骗
●手段:骗子会利用某银行E令卡过期、网银升级、信用卡升级、网银密码升级等虚假信息为借口群发短信给用户,引诱被骗人登录与相关银行官方网址相似的钓鱼网站,从而窃取被骗人的登录账户和密码。一旦得手,骗子就会迅速通过网上转账将被骗人账户内的资金转走。
●提醒:如遇网银不能使用,一定要到相关银行柜台咨询,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花言巧语。 (李燕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