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广西区河池市市场监管局在该市南城百货超市书籍展示架上摆放保健食品知识手册,供消费者取阅。
■程敏平 本报记者 顾艳伟 文/摄
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在开展保健食品“五进”专项科普宣传活动中,将其列入市县绩效考核项目,通过统一宣传内容,丰富宣传手段,深入普及保健食品知识,促进全社会科学认知保健食品,提升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意识及自我防护意识,取得了良好成效。
精心策划 结合考核强化落实
据广西市场监管局特食处处长杨积军介绍,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通知要求,广西分别于2019年5月、9月两次下发专门通知,对广西各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保健食品“五进”活动进行部署,并要求各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在官网开设“五进”专栏,在当地媒体开展公益广告播放,以及在保健食品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警示语及消费提示,营造全社会关注的氛围。
为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广西市场监管局将保健食品“五进”科普专项宣传活动,作为临时性重大工作列入2019年度绩效考评项目,对市县级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考核,明确时间节点、工作进度和考核要求,从根本上提高了广西各市县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杨积军告诉记者,在开展保健食品“五进”活动中,广西市场监管局通过广西广播电视台广泛宣传保健食品知识,分别在广西卫视、综艺、都市等频道播出防范保健食品欺诈公益广告,共计播放728次。
另外,广西还统一印制下发了《科学选用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经营指导手册》,两本手册的内容涵盖了保健食品基本概念、功能作用、适用人群、标签标识等基本常识和广告管理、生产经营要求、监管制度等。
组织有力 全面完成活动任务
根据广西的保健食品“五进”活动方案要求,2019年6月20日,广西市场监管局在南宁市金凯社区举办了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社区”活动,以此为标志正式拉开了广西各地保健食品“五进”宣传活动序幕。
9月25日,广西市场监管局在梧州学院再次开展省级现场宣传活动,动员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实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科学认知保健食品的目标。
杨积军说,在梧州学院开展宣传活动时,他们利用微信直播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现场浏览量达到了5万多人次,后续浏览量达10余万人次,有效扩大了保健食品知识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据介绍,广西各地还结合自身特点,利用科普宣传站、社区街道、农村圩日、集市、大型超市以及开学季、精准扶贫进村入户等时机对不同消费者开展宣传活动。
广西梧州市和防城港市利用“大篷车”开进社区、市场、街道、乡村进行宣传,随车制作了宣传板报,每到一个乡镇,宣传人员就与该镇市场监管所一起,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摆开宣传板报,对群众进行保健食品的科普宣传活动,以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河池市开创运用“开辟一个网络宣传阵地,投放一批宣传板报,举办一系列知识讲座,聘用一批义务宣传员,设立一批举报箱,建立一个教育基地,抽检一批可疑产品,查处一批违法案件”等“八个一”措施,有效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增强老年人科学使用保健食品知识以及识假辨劣和防骗的能力。
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广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举办保健食品科普现场宣传活动3420场,参与群众共 512924人次,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科普宣传工作。
多措并举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广西在强化宣传的同时,也在通过立法和专项整治行动等举措,为保健食品市场健康发展“立规矩”。
12月18日,广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勇强在新闻发布上表示,2019年6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食品安全条例》明确规定,以会议或者讲座等任何形式宣传保健食品的宣传内容应当真实;不得在许可的经营场所以外现场销售保健食品,违反规定的最高可处货值十倍的罚款。
另据记者了解,广西在2019年联合12个部门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并开展“百日行动”回头看和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重点查处非法添加、标签说明书标示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以及普通食品通过包装、标签、说明书等声称保健功能等违法违规行为。
通过专项行动,广西共立案1225件、结案1127件,涉案金额2297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5起,工作成效得到国家整治保健市场“回头看”督查组的充分肯定。2019年以来,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共接到涉及保健食品投诉举报信息318件,同比下降61.9%,说明广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总体呈现向好的趋势。
据悉,为根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以及采取“会销”等手段欺骗老年人等顽疾,广西充分发动群众力量,通过设立奖励机制,鼓励群众举报制假售假的不法分子。
另外,广西计划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实行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对失信企业联合惩戒,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信息披露,形成社会共创共建的长效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