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城市眼·云共治
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
作者:孙蕊


      2019年12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和浙江省记协联合组织的全国行业类媒体“走基层 强四力”主题采访活动在浙江举行。来自44家行业类媒体的记者组成主题记者团,先后赴杭州、绍兴、宁波三地进行调研采访。
  2019年12月16日下午,记者团来到杭州拱墅区小河街道,走访了解该地“城市眼·云共治”的数字化社会治理模式。“城市眼·云共治”是拱墅区小河街道与中电海康集团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即利用现有城市监控探头资源,运用全球最领先的AI行为识别技术,对城市管理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识别,并通过基层多元共治方式形成闭环管理的模式。
  据悉,小河街道现已接入原有监控点位237个,涉及9个社区,覆盖30条路段。“城市眼·云共治”系统通过对120余万个场景的深度学习,已能对8大类问题、40余种常见物体进行有效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
  拱墅区小河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俞翔向记者团介绍,通过城市眼AI识别,24小时不间断地将问题信息通过APP推送至网格员,再转至各个“云共治、微网格”微信群公开告知,分成商家自行整改、社区监督整改、执法保障三步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群众自治共治在最前端,执法处置在最末端,做到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整个处理过程公开透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商户自我规范的作用。
  “之前的治理当中,存在着发现及时性问题、取证有效性问题和治理成本问题等等。”俞翔进一步举例说道,“比如游商摊贩现象,可能这一次发现了问题进行了管理,但没过几天又回来了,常常屡禁不止。但‘城市眼·云共治’就是利用监控和智能识别系统,实时发现问题并提醒相关管理人员,摊贩刚刚摆出来,我们的执法人员就已经到了。”
  据了解,当前“城市眼·云共治”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精准监管挤压了各类违规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以出店经营为例,2019年7月小河街道相比去年8月下降了62%,游商经营同期下降了96.8%。未来“城市眼·云共治”还将新增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小区出入文明引导、保健品会销监管、小区电梯安全、场所安全用电、敏感场所管理、独居老人服务、孝心车位管理八大场景。 (孙蕊)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城市眼·云共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