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学伟
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同时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是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赢经济保卫战的迫切要求。2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肖亚庆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研究促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措施。
疫情发生以来,市场监管部门紧紧围绕“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在野生动物交易监管、重点商品价格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更快捷高效地服务企业复产复工,市场监管总局正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措施。如: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出台应对疫情支持市场主体发展22条工作措施;河北省、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全力以赴做好复工复产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辽宁省市场监管局优化信用监管助力企业复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实施检验检测认证六大服务举措、助力防控疫情稳企业;湖北省市场监管局部署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和监管工作,服务企业复产复工和生产经营;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措施,服务和支持市场主体促生产、保经营、稳发展、渡难关;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出台七项措施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恢复生产。
截至2月13日,共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措施。除湖北外各省(区、市)正在逐步复工复产,特别是关键医疗物资、能源、粮食、交通物流等重点领域企业均已陆续开工。2月10日,口罩企业复工率已超过76%,防护服企业复工率为77%,全国重点监测的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率为94.6%,煤矿复产率57.8%,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充足,民航、铁路、水运运输网络正常运营。
为有效地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满足抗击疫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好统筹兼顾。根据当地疫情防控、经济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等实际情况,实行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重要领域、重点行业有关企业优先复工复产,满足疫情防控、公共事业、交通物流、群众生活必需品等重点需求。
二要推行不见面政务服务。充分运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将更多的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纳入网上办理,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
三要强化复工复产服务。协调解决复工复产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员工返岗,为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对接创造便利。指导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制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体系,做好防护物资和人员配备,全面开展消毒工作。协助企业采购防疫物资,加强企业人员疫情防控培训。
四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在降低相关收费标准的同时,鼓励、支持企业运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和股权开展质押融资,优先支持防控产品重点生产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降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利率,拓宽融资渠道。为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企业提供体温计、特种设备等仪器设备免费检测服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缓解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困难。
五要加强行业监管。督促企业责任落实,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将疫情防控、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等重点企业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强信息归集,开展信用监管,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防控产品等价格变化,维护市场价格秩序。提升防控产品质量,组织开展打击假冒伪劣防控产品执法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