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执法篇
利剑斩断交易链 禁绝野味除隐患
作者:游婕
图片


    图:福建省厦门市市场监管人员检查农贸市场。 张文章/摄
■本报记者 游婕
  全面禁售、顶格处罚、12315举报、曝光违法案例……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从1月21日开始,市场监管总局连续多次联合相关部委下发文件和召开会议,对打击野生动物的违规交易进行部署。一系列紧锣密鼓的部署,无不透露出一种态度:市场监管部门要从严从重从快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响应部署,亮出监管利剑,从重、从快查处了一批案件,有力震慑违法经营行为,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快速亮剑 雷霆出击
  疫情发生后,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对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加大检查力度,要求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简化执法程序、顶格处罚,杜绝市场采购、经营、使用野生动物肉类及其制品行为,制止食品经营者提供所谓的“野味”。
  1月23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发布《关于加强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做好防控工作》的1号公告,对全省5213个农副产品市场落实“一场一人”的驻场值守制度,严查各种违规经营野生动物的行为,加大对餐饮服务行业的排查监管。湖南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严禁野生动物进入农贸市场,督促市场主办方关停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停止农贸市场的活禽宰杀行为,并督促市场主办方严格落实1110制度,即一日一清洗、一日一消毒、一日一巡查、野生动物和活禽零交易。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则实现了对全市864家食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农贸市场、标准化菜市场的全覆盖检查,取缔市场周边非法活禽交易点。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加大对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行为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查野生动物销售链条,维护市场秩序。
  1月24日,湖南查处销售野生动物39起,关闭活禽交易市场13家,其他活禽经营点49个,关闭活禽经营门店摊点78户。
  1月25日,山东检查农贸市场1084个次、经营户9807个次、超市1205个次、餐饮场所2885个次、电商平台71个次,关闭活禽经营区109处。
  据悉,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先后检查经营场所460万个次,停业整顿市场和经营户1.1万家。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进一步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对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问题线索及时受理、快速处置,严惩违法违规交易野生动物的行为。截至2月26日,全国12315平台共核查涉及野生动物交易的举报341件,立案27件,采取行政强制措施4件。
联合执法 协同作战
  1月29日,媒体曝光在广州白云区江村农贸批发市场有人偷偷在出售竹鼠、山鸡、蛇等野生动物。随后,广东省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迅速行动,同广州市疾控中心、公安、林业、城管等部门到现场开展核查处置。林业公安人员现场将售卖野生动物的嫌疑人带走调查;疾控中心人员对现场残留物进行了取样并进行防疫处理;白云区市场监管局督促江村农贸市场严格落实禁售野生动物及制品的规定,并对其未履行检查、报告等义务立案调查。
  重庆秀山县市场监管局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联合秀山县森林公安部门共同检查,在梅江镇某居民家中冰柜内查获蛇55条、竹鼠7只、斑鸠3只、青蛙1袋(10余只)、野猪头半只、野猪腿1个、野山羊腿2个、泥猪2只、白面(果子狸)3只、刺猬1只、野兔8只、野猪2只、野山羊4只,森林公安部门当即依法扣留了该男子及被查获的野生动物并立案调查。
  这是两个联动执法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典型案例。疫情发生后,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与农业、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协同作战,开展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林业局、公安厅、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实施对野生动物“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监管行动。“点”上最严管控养殖场等生产场所和交易市场、餐饮酒楼等经营场所,坚决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行为,“线”上重拳打击重要生态区为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进出的输送链条和从非法猎捕到运输交易到加工食用的利益链条,“面”上全面巡护,落实林区巡护和群防群治,确保不留盲区死角。为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广东省网信办、卫健委、公安厅等12个部门开展“联合双打行动”,重点对野生动物的违法违规交易(包括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进行了“双打”。按照“七个一律禁止交易”“三个一律”的要求,开展全链条联合打击,加大对野生动物交易行为的处罚力度。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公安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联合合肥海关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动,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疫情期间野生动物违规交易行为。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等5部门发布通知,严厉惩治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从源头做好疫情防控。
  值得关注的是,2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林草局、药监局等部委(局)联合启动了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截至3月6日,联合行动已曝光了4批案例,涉及湖北、重庆、陕西、四川、湖南、广东、辽宁、安徽、江苏、上海等地,涉及违规交易的野生动物包括麂子、野猪、雉鸡、野鸭、猪獾、野兔、野生黄鼠狼、蛇等多个品种。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未来将与有关部门一道,加强协作配合,共同对捕猎、出售、运输、购买、食用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涉及野生动物的违法违规行为。
线上线下 不留死角
  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疫情发生后,市场监管部门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电商平台加大监测监管力度,对涉及野生动物交易的广告加强专项监测,对网络野生动物相关交易信息进行排查及关停、下架。
  湖南省市场监管局注重加强网络交易监管,早在1月23日就紧急联系两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全省涉及网上交易野生动物的情况开展监测。截至2月6日,该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电商平台(网站)8237户次,监测省内网站线索2086条,监测省外平台线索447条,通知网店屏蔽或下架相关信息2410条,通知第三方平台协助屏蔽或下架相关信息7616条,要求五八网、赶集网、长沙惠农网等平台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其中五八、赶集平台屏蔽或下架300多万条疑似野生动物交易问题信息。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积极开展电商平台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监测,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先后对美团、饿了么等送餐平台进行约谈,对平台内所有经营者进行全面排查,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现象。截至目前,全省12家平台,6148家网店没有发现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
  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还严查广告中涉及“野生动物”的关键词,严禁发布含有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内容的广告,不得为违法出售、购买、利用野生动物制品提供广告服务。江苏、云南等地从登记源头把关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将“野味”“野生动物”等字样加入全省禁限用字词库,在登记注册中含“野生动物”“野味”字样申请一律不予核准通过;对于已经登记的,应当及时予以变更。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主要电商平台共筛查下架或屏蔽、删除野生动物交易信息75万多条,关停网店或删除账号1.7万个。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通过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发现电商平台野生动物交易信息3.3万多条,已及时督促电商平台进行整改。
  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督促电商平台下架、删除或者屏蔽野生动物交易信息14万条。除实物商品交易的电商平台外,还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删除和屏蔽“野味”菜品的订餐信息,指导地图软件服务商清理删除“野味”餐馆的推介和定位信息,彻底切断野生动物网上违法交易的渠道。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07 版:3·15年度报告【凝聚你我力量 共同抗击疫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利剑斩断交易链 禁绝野味除隐患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