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不少口罩生产企业紧急复工复产。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庞建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口罩、消毒液、温度计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量猛增。世界卫生组织称,当前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针对防护用品紧缺现状,各方企业积极生产、转产,甚至 “跨界”,全力以赴加大防护用品生产。至2月中旬,全国消杀用品供给量满足需求;3月初,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均突破1亿只;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由十分紧缺转为能够满足需求。
需求缺口不必慌
疫情期间,对消毒杀菌及口罩等防护用品需求不断上升,一度出现一“罩”难求、一瓶难求的状况。
苏宁大数据显示,今年一二月份,消毒洗手液的销量猛增。淘宝销售数据显示,天猫超市销售的酒精棉片以及威露士消毒液的月销售量已经达到10万以上,甚至售罄。在1月20日至2月13日期间,京东超市已累计出售588万瓶洗手液,159万包湿巾。线上热门产品已由3C、服饰等,转变为口罩、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用品。线下各商超中个人护理和家用消毒产品的销售量增长迅速。永旺超市对媒体表示,1月23日至2月9日间,广东地区门店消毒产品的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80%,消毒液、洗手液、衣物除菌液、湿巾等消毒杀菌商品热卖。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及全社会对消毒杀菌产品、个人防护用品的需求瞬间变得量大、面广、时间紧迫,防护用品供应面临严峻考验。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保障防护口罩和消毒用品需求,保障市场有序、合理供应,防护用品生产企业、日化企业、纺织企业等紧急复工复产。1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印发了《关于疫情期间防护服生产使用有关问题的通知》。2月6日,商务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保障流通企业防护用品需要做好市场保供工作的通知》,督促流通企业把防护用品主要用在保障市场供应上,多渠道解决防护物资缺口。2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强调,要推进防护用品企业复产扩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跨界生产保供应
疫情期间,政府推动,各方企业积极生产、转产,甚至“跨界”生产,全力以赴加大防护用品生产保供应。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国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消杀用品企业563家,其中84消毒液生产企业171家,手消毒液生产企业83家,医用酒精生产企业94家。
一“罩”难求?“别慌,口罩正在路上!”2月6日,上汽通用五菱开始联合供应商生产口罩,2月13日,五菱牌口罩批量出货日均50万只。2月6日,爹地宝贝在官方微博宣布,加大产能规划,口罩生产再提速,日产口罩将提升至140万只。2月7日,富士康对外宣布自产口罩。2月8日,比亚迪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援产口罩、消毒液。此外,水星家纺、红豆、波司登等纺织行业也积极转产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
让消费者更加放心的是,我国最大的医卫用材料供应商中石化“跨界”生产口罩。面对多家口罩制造企业熔喷布紧缺的情况,为了保障熔喷布价格稳定和口罩产品的供应,中石化按照国资委快速增产口罩要求,打通产业链,全面介入熔喷料、熔喷布和口罩生产。
为保障疫情期间对消杀用品的需求,多家日化企业提前复工,提升产量,保障消毒产品供应。除了立白、上海家化、两面针等日化企业迅速加码消杀用品外,记者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查询发现,自疫情暴发以来,广州、北京、厦门、汕头等多个地区共200多家企业,以自主生产或代生产形式备案“洗手液”新品,其中不乏蓝月亮、云南白药等知名品牌。比亚迪则宣布补加消毒凝胶生产线,将原计划日产10万瓶的产能扩大至30万瓶,还将同步供应工业用桶装84消毒水,满足特殊时期对于相关物资的需求。
多方对接有保障
随着复工复产率增加,消杀和个人防护产品需求和供给呈现“双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月22日,我国口罩的日产量已经达到5477万只,比2月1日增长2.8倍;截至2月20日,84消毒液、免洗手消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杀产品的日产量较1月底分别提高了207%、151%和270%,从总量上看,疫情前期供需矛盾已明显得到缓解。
疫情期间,在销售渠道方面,很多防护用品和消杀用品都选择了线上线下渠道双供应。针对不少网民反映“买不到消杀产品”的问题,为缓解阶段性缺货难题,工信部充分发挥电商平台覆盖广、配送强等优势,积极推进电商与生产企业对接,紧急协调蓝月亮(中国)、纳爱斯集团等重点生产企业,为天猫、京东、苏宁、网易严选等主要电商平台持续供应消杀产品。此外,工信部还督促目前有能力生产酒精棉片、小容量酒精喷剂等产品的企业加快生产,加大线上线下保障力度,缓解地方线下超市、药店供需矛盾。
对生产、转产防护用品的企业,各部门政策方面给出“定心丸”,释放多个利好消息。如针对防护用品的缺口供应问题,央行设立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对口罩、护目镜、消毒液等企业快速放贷。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工信部建立了国家临时收储制度,采用贷款加贴息的方式进行收储,鼓励相关物资的生产。
在2月25日上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维护市场秩序 支持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表示,企业如果具备生产条件并承诺在一定时间内把材料补齐,市场监管部门可当场办理生产许可证。会上,国家药监局副局长颜江瑛介绍,对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生产许可和检验检测等实施特别措施,合并审批流程;对转产生产医疗器械的企业,实行应急审批;对有关疫情防控使用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和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的生产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及政策指导,保障医疗物资产能。
数说成绩
从企业跨界转产,到各地鼓励扩产,我国的口罩产能正在迅速提升。在2月25日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当前全国口罩生产总量上已基本能满足医护一线需求。3月2日,发改委宣布,着力推动口罩企业复工达产,引导支持企业扩能、增产、转产,我国口罩日产能产量连续快速增长,双双突破1亿只。3月4日,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介绍,目前防护服的生产供应已由十分紧缺转为能够满足需求,协调保障湖北地区防护服的数量达到25万件,已经连续十几天超出需求。复工必备的消杀用品也基本满足需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13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总体来看,消毒液、手用消毒液、医用酒精这三类产品目前都有库存,消杀用品生产企业的开工率正在逐步提高,供给量可以满足需求。
目前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部分地区疫情在加剧,防护物资也出现了紧缺的情况。曹学军表示,中国是防护服生产的大国,工信部也鼓励国内防护服的生产企业积极对接国外需求,按相应标准规范生产出口,为全球共同抗击疫情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