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行业篇
万众一心 打赢防疫心理战
作者:庞建新
图片


    

图: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积极协调,于2月4日成立心理援助服务专家工作组。
■本报记者 庞建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患者、一线抗疫人员、普通民众,都可能会产生恐慌、焦虑、压抑等情绪,因此,心理援助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提高心理免疫力,打赢防疫心理战,对做好全民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冠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在线上线下、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了心理救援。同时,全国各地心理医生受命驰援湖北一线,为白衣卫士“减负”,为患者注入“心药”。
给普通人吃“定心丸”
  疫情牵动下,人们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性格敏感、心理脆弱的人更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尤其是网络信息繁杂,相关信息不断刷屏,人们紧张的神经变得更加敏感。据北京师范大学疫情心理支持热线负责人向媒体介绍,自热线开通至今接到的心理咨询中,普通群众最多,大概占比50%;一线医护人员占比约10%;被隔离人员占比约15%;在家隔离人员约5%;其他情况占比约20%。2020年初,这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人民面临一场心理大考。
  面对关乎生命安全的重大疫情,每个人都不免会出现忧虑、害怕、食不知味、夜不能寝,担心灾难随时会降临、生命随时可能遭受危险等等心理和行为反应。为此,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录制了应对心理问题的短视频,帮助大众疏解情绪。陆林表示,我们要关注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而一些信息过度夸张、内容片面,会增加焦虑恐慌情绪。政府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内容客观全面,我们要学会从正确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而不是一直刷屏了解相关信息。
  在这样紧急、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对深处不同境遇的人们而言,智慧应对、做好自我调节非常重要。包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在内的专业医疗机构高度重视疫情的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根据此次疫情的应对,提出四句心理箴言建议:“吃定心丸,重建信心、多方合作,转化指责、探索出路,关照自己和家人。”
  此外,心理专家表示,要有针对性地做好老年人、社会特殊群体等重点人群的心理疏导工作,保证社会的整体稳定和健康。正如国家卫健委最早派到武汉的6名精神科专家之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石川主任所言:希望疫情的“潮水”退去后,不要在人们心中留下“礁石”。
为白衣卫士“减负”
  “前方的医务人员身心消耗很大,很辛苦!”心理专家表示,在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虽然属于救援人员,但同时也容易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能下降、晕眩、呼吸困难、胃痛等身体反应,以及怀疑自己是否已经尽力,焦虑、无助、挫败感等情绪反应。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最需要心理援助的人群之一。“帮助他们克服恐慌,建设心理防线。”来自全国各地驰援一线的心理专家担起了这个职责。早在2月初,国家卫健委最早派到武汉的6名精神科专家在抗疫一线为医生进行心理辅导。随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专家及江苏省心理援助医疗队,纷纷驰援湖北……
  防护服包裹下的一线医护人员,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负重,还要面临被感染风险以及生离死别的情绪考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老年科主任孙新宇表示,医护人员主要承受着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患者,作为医生、护士,他们希望病人尽快康复。但是有些病人的病情可能会波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会产生无助、自责等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来自于家人,可能会担心他们在工作中的防护安全问题。孙新宇认为,有必要向医护人员提供团体的心理支持。
  据不久前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国家已经安排了心理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疏导,提供心理援助,同时还会在生活上给医务人员提供保障。
为患者注入“心药”
  对于不幸被感染者而言,其精神状态如何对于病情治疗和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新冠肺炎感染者来说,坚强的意志力,往往是战胜病魔的有力武器。”据了解,进入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受的第一个培训就是安抚患者的情绪,第二个培训才是如何用药。
  心理疏导和用药同等重要。针对武汉疫情进展,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积极协调,于2月4日成立心理援助服务专家工作组,组长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刘忠纯,核心专家包括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石川主任、北京安定医院西英俊主任等。专家组成员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及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武汉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青山区方舱医院、光谷方舱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一线医护人员和轻重症患者心理状态,对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提出建议,提前预判并报上级领导和主管决策部门。
  据石川主任介绍,方舱医院的轻症患者面临的最普遍、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焦虑失眠。在隔离一段时间后,患者会出现无聊感和孤独感,个别案例也存在一些抑郁的问题。
  火遍全网的武汉方舱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跳广场舞的视频,让人们看到营造积极调整身心状态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压力。除了广场舞,方舱医院内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专家组特制心理支持方案,如营造环境疏解精神压力,晚间灯光调节更暗一点,让患者保持一定的生物节律;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丰富患者生活内容;对护士进行心理支持技巧“看、听、问、情、互、励”的培训等。此外,心理专家们还采取了做手工、方舱广播、医护心灵驿站等措施,为患者注入一味“心药”。
数说成绩
  疫情催化心理疏导需求上升,多地打响心理抗疫战,向临床一线人员与大众提供心理支持与疏导。目前在全国各地开通了448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在此基础上为一线医务人员开设11条心理援助专线和7个网络平台,24小时接听一线医务人员的咨询。
  从各地情况看,甘肃省1月28日上线“甘肃省新冠肺炎在线咨询问诊平台”仅4天,总访问量就达69784人次,完成在线咨询问诊1793例;吉林省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组织设立8条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向公众提供24小时免费心理健康服务;截至2月27日,湖北省接听热线6970通,其中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热线接听3894通。
  此外,各地还开展了多项心理疏导项目。例如广东深圳发起了“安心行动”,除了“安心热线”,还包括心理援助电子地图、“安心博士·在线心理辅导”小程序、疫情防控《安心手册》、“安心家书”等。截至3月5日,“安心博士·在线心理辅导”共接收在线心理咨询1675人次;《安心手册》音频书,仅在喜马拉雅平台收听量突破600万,其中“湖北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安心特辑”收听量达110万;“安心宝典”5集关爱视频,全网显示点击量达320万;“安心家书”上线首天,收听量就突破100万。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6 版:3·15年度报告【凝聚你我力量 共同抗击疫情】】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万众一心 打赢防疫心理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