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全力做好市场监管工作
图一:疫情期间,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局长赵冶钧(左二)在市场调研。
图二: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史瑜(左二)在检查商户的进货台账。
图三: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张敉(左)在调研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高向明 文/摄
自2019年1月31日挂牌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道德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质量提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严守安全底线,食品安全趋势稳步向好,药化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成效显著,质量强市战略持续深化,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全面推进计量工作,发挥基础保障、支撑作用,执法办案力度加大,形成了有效震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打造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为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撑。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系统上下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稳定的高度,把安全记在心上、把工作抓在手上、把责任担在肩上,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履职尽责,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创造了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非公党建”三门峡模式,创立了“广告监管”三门峡品牌;在全省探索出了“散煤治理”“依法行政”“第一书记选派工作”三门峡经验;先后获得市级平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企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脱贫攻坚优秀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外宣贡献奖”、文明城市创建暨百城提质建设工程先进单位、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文明服务我出彩 群众满意在窗口”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个私协会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消协组织先进集体。
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立足职能,干在实处,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监管、精细服务、精心谋划改革发展,用全新的奋斗姿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绘就市场监管工作的新图卷,以新的市场监管成效推动着三门峡经济社会的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
做好4个“到位”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2019年,三门峡全市市场主体存量为14.37万户,同比增长12.31%,实有注册资本13006.78亿元,同比增长8.20%,其中,私营企业主体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同比增长17.51%,注册资本占比高达59.08%,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提升社会大众创业积极性,2019年,全市创业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778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3.11%,全市创业指数达到28.96。全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市场主体数量及注册资本均有所增长。其中,第二产业市场主体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53%,第三产业注册资本较上年同期增长了9.08%。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得到激发,市场主体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重点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方面,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以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失信惩戒最严化和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为目标,做到了监管、执法、惩戒、服务4个到位,进一步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建立协调机制。牵头17个部门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43个职能部门开展信息归集,26家成员单位联络员参加培训,定期召开会议,建立微信工作群、专线电话,专人负责协调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随机研究部署工作。
规范健全工作机制。印发《抽查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完善“一单两库”,梳理实施范围,明确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公开抽查主体、抽查对象,抽查方式、抽查的比例和频次。制定了《抽查工作指引》,完善了抽查程序、操作流程、检查方法和工作标准,做到了工作程序固化、监管过程留痕、责任问题可溯,促进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了清单之外“零”检查,创建了精准监管专业库,定向抽查靶向化,人员配置专业化。
开展监管。2019年对全市112534户市场主体的信息公示情况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抽查,现场随机抽取检查对象5641户,其中企业1171户、个体工商户427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97户。从随机抽取的1171户企业抽查结果看,情况正常的698户,占59.61%;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的309户,占26.39%;未按规定公示企业信息的19户,占1.62%;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103户,占8.8%;不予配合情节严重的33户,占2.82%;抽查中发现其他违法线索2户,占0.17%。注销7户,占0.6%。列入异常名录431户,抽查结果全部进行公示,对抽查发现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形成有效震慑,增强市场主体守法的自觉性。
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开展定向抽查。随机抽取书包、玩具、家具产品和食品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市场场主体666户,检查中未发现问题的543户,有问题的123户,其中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72户,办理注销手续5户,现场责令改正35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份,抽查结果均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向社会公示。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坚决贯彻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完成监管体系,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底线,有力促进了全市食品安全形势进一步稳定向好。
加强日常许可监管。积极推动建立受理、审查、许可三分离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批机制。2019年共开展食品生产许可事项53件,其中新发证许可事项34件,变更事项16件,延续事项1件,注销事项2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143家。同时不断优化持续提升食品经营许可工作便利化、智能化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新增食品经营许可主体1793家、小经营店登记2136家、小摊点备案2685个。积极开展餐饮服务许可、备案、登记,全市无证经营现象大幅度减少,法人单位食品经营许可率达到98%以上,食品小经营店登记和食品小摊点备案率均达到95%以上。
加大重大节会食品安全保障力度。提前进驻、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督导检查,圆满完成了该市黄河旅游节、2019年中高招食品安全等重大节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效果良好,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受到分管副市长的批示肯定。
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围绕以消费量大、消费者申诉举报多以及与人民群众节日消费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城乡接合部、旅游景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为重点区域,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食品经营企业为重点场所,以小食品店、小摊点等为重点对象,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教育局等有关单位开展了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春雷”行动、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等专项活动30余项。活动开展以来,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4530余家次,查扣辣条、“五毛”食品等问题小食品2510公斤,下达行政指导意见书485份,责令整改通知书231份,当场下达处罚决定书73份,发现并整改隐患问题3644个。
持续推动“明厨亮灶”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全市餐饮经营单位开展明厨亮灶经营单位总数达到4000余家,覆盖率达到许可和登记单位的90%以上。
最严要求管药品 急事速办保物资
全市药品流通监管工作按照“四个最严”要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聚焦风险隐患,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监管理念,以保障药品安全为目标,以药品质量风险控制为切入点,以提升监管能力为核心,以规范药品生产经营行为为抓手,确保了百姓用药安全。
结合质量体系监管,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健全监管档案。监督覆盖面达100%。实现了辖区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全覆盖。从检查合法票据入手,采取正查、倒查的方法,确保批发企业经营的药品必须100%进入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监管档案。
加强药品生产监管,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工作要求,结合三门峡市实际情况,引导企业从主体资格、产品准入、人员要求、物料控制、生产过程、产品检验、产品质量、生产行为、上市产品管理等环节开展自查,探寻质量提升空间。
优化监管方式、筑牢监管基础。积极鼓励药品经营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目前该市年销售额超3亿元的医药物流企业达4家,药品销售辐射豫晋陕三省。
聚焦风险隐患,扎实开展药品专项整治。排查全市重点检查药品生产企业9家次,药品经营单位432家次,药品使用单位460家次,未发现严重隐患。“五线合一”之前,共接受食品药品投诉举报522件。其中省中心转办331件,12345政务服务热线转办94件,自受理89件,咨询类8件。全部通过12331信息平台流转承办部门办理。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完毕,办结率10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在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和保障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供应方面,该局迅速响应,快速行动。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按照省局及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总体要求,全天候投入监管工作,第一时间对全市重点医疗器械批发、零售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一查企业证照、二查产品质量、三查购进渠道、四查产品流向。截至目前,共组织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655家,出动执法人员5800余次。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过程中。
该局还急事速办,优化服务。疫情发生以来,采取先生产,再补办手续的办法,共为4家口罩预生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做到“防疫有距离,服务无间隙”,该市医用口罩、一次性使用隔离服生产零产值的纪录成为历史。
投诉办结率100%挽回损失205万元
在受理消费者咨询投诉举报方面,2019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通过12315平台受理消费者诉求共计10290件,同比增长10.7%。其中申诉2495件,举报257件,咨询7538件,同比分别增长31.1%、100.8%和3.7%。案件办结率达到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5.42万元。目前,12315平台的上线和功能的逐步完善,有效激发了善用网络工具群体的投诉举报热情,畅通诉求渠道效果明显。
在开展维权工作方面,三门峡市市消费者协会积极开展“一会两站”(消费者协会分会、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建设。在全市建立了245个“一会两站”,基本实现了乡镇和商场、超市、市场、景区的全覆盖,形成了上下联动、反应迅速、工作规范、高效便民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为广大消费者就近解决消费纠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强律师团队伍建设。该市消协律师团积极配合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多次经常参与格式合同点评、法律咨询、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评析等活动,直接代理消费诉讼50余起。
开展比较试验,科学引导消费。助力打赢环境攻坚战,推进燃煤散烧治理工作,推广洁净型煤,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洁净型煤,体验洁净型煤,买到质优价廉的洁净型煤。比较试验结果一经发布便得到各界的关注,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建立重大节日消费提示、警示制度。三门峡市消协全年共发布消费警示12篇,省级以上媒体发布通讯报道10余篇。
建立消费维权志愿者队伍。多年以来被市文明办授予“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创建典型示范单位。2015年以来,三门峡市消协开展了创建年度“双先”(消费维权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最美”(最美消费维权人物)评比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与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三门峡市消协积极探索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联动,有效提高了重大疑难案件的解决力度。2019年以来,该市消协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积极推行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督导各县(市、区)消协建立“消费维权诉调对接工作室”,着力解决一批消费侵权案件,探索出解决消费纠纷争议的新模式,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特别是2019年6月,该市消协调解处理某房地产开发商限制消费者使用公积金贷款一案,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万余元。
加大网络维权力度,积极打造多种维权平台。畅通了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了网上受理投诉渠道,与三门峡日报社、三门峡电视台合作开办消费维权节目,受理投诉和进行调解,有效拓展了投诉渠道。2019年以来,与25家电商平台联合建立消费维权投诉直通平台,在全市县(市、区)级以上消协组织实现全方位联通与覆盖。
实 现 了 12315、12331、12365、12358、12330“五线合一”,12315一线对外,方便了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和咨询。整合后的12315热线受理范围更广,群众投诉更加便捷。
由于消费维权工作突出,三门峡市消协被中国消费者协会表彰为2018-2019年度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先进集体。
强化质量监督 助推质量强市
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在质量强市方面,一是坚持从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标准化监管入手,做好标准实施与监督,进一步提升三门峡市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二是开展2019年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组织进行产品质量提升月活动,召开三门峡市品牌培育规划座谈会,制定《三门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2022三年品牌培育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和工业企业品牌创建活动,有效提升三门峡市产品质量水平。
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认真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大排查,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监督检查,开展电梯、气瓶充装、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活动。2019年共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124家次,发现各类特种设备安全隐患85项,责令停止使用34台次,全部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
在计量支撑方面,该局一方面以开展春节市场、眼镜制配场所、加油机、粮食收购计量器具、出租车计价器及污染防治领域等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开展计量器具检定,全面构建计量监督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从监管人员队伍素质着手,开展培训、宣传,提升六项技术水平,健全计量服务保障体系。
在抽检抽查方面,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累计完成4710批次,重点食品抽检覆盖率100%。其中,食用农产品计划完成2230批次,实际完成2268批次,完成率101.7%。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布食品抽检信息95期,实现了100%信息公开。
药品抽检690批次,化妆品抽检80批次,医疗器械抽检44批次,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累计处理不合格食品药品114批次。全市抽检洁净型煤194个批次,检出不合格洁净型煤2个批次,查办违法生产经营案件2起,查处劣质散煤及不合格洁净型煤91.15吨,罚没金额2.173万元,设立散煤运输检查点14个;抽检2家企业生产的车用汽油12批次,合格12批次。
在认证认可工作方面,全市有获得省级资质认定检测机构71家,10家企业获得强制认证性产品认证证书54张,体系认证323张,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27张,一家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单位(灵宝市)。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采用“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企业经营风险大、诚信差的单位实施加严监管,既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监管环境,又有利于引导企业诚信自律经营的良好氛围。
迎难而上 稳定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局党员干部把疫情防控当作践行初心使命、诠释责任担当的实践战场,在履行节日市场整治和防疫用品监管职责的同时,还毅然承担起市委交予的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一个多月来,全局干部职工节日不休、工作不停,紧盯生产流通领域重点单位,深入农贸市场,查禁野生动物交易和活禽屠宰,根除污染源头,一路逆行在疫情传播的高危地带;督促餐馆饭店,强化食品安全、落实防疫措施,消除疫情传播的风险隐患;检查药店商超,开展提醒告诫、打击囤积居奇,引导药械经营企业公开承诺,全力维护消费安全和价格稳定;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2000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在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和保障口罩等防护物资的供应方面,三门峡市市场监管局多方协调,全力保障。在从事组织开展医疗器械监管、行政许可审批、文件编印等多项工作的同时,市场监管局还承担着全市防疫物资尤其是口罩、防护服、红外线体温监测仪等防护用品的保障工作。药械经营企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勇于担当,积极对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主动采购物资,最大限度的储备口罩等防控物资。1月底为该市组织了口罩20万只,并限量投放到市场。目前,已连续投放口罩50余万只,稳定市民对口罩的市场预期,挤压了劣质口罩的生存空间。缓解了口罩供应的紧张局面。
截至目前,全市共累计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149万2696只,非医用防护口罩4.2875万只,医用酒精10.2170万公斤、84消毒液13.2359万公斤、红外线体温计1166个、防护服2970套、护目镜1116个,有力保障了一线防控物资的应急需求,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