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好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
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力推精准监管
作者:王文郁


    ■本报记者 王文郁
  今年以来,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监管机制,提高“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精准性,为百姓实打实地办实事,为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月12日,记者从沈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为给企业复工复产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该局与沈阳市人社部门正在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目前,利用舆情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共筛查出有人力资源活动企业608户,通过引入投诉举报、媒体曝光、行政处罚等风险评估指标,锁定问题企业范围。市场监管部门尝试运用大数据联合开展“双随机”精准监管,按照风险高的企业多检查,风险低的企业少打扰,已确定高风险100%、次高风险95%、中风险25%、低风险0.4%的比例进行抽取,最终确定对92户企业进行定向检查。
  做好涉企信息归集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基础。沈阳市市场监管局作为全市涉企信息归集工作的牵头部门,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监管创新,积极联合38个市级部门、318个区县及部门做好涉企信息归集。截至目前,已归集涉企信息753.3万条,形成了巨大的数据信息资源。除了归集政府部门规定的申请信息外,还对投诉举报信息、推广宣传、招聘、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论坛、媒体等非政府渠道的数据,通过网络舆情定向监测进行收集,作为涉企信息的有效补充,为开展动态评估风险分类提供了更加强大的数据支撑。
  在信息统一归集和共享基础上,沈阳市市场监管局依据市场主体年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数据,按照高、中、低档3个层次分析企业信用状况,进行风险分类,通过对行业性、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建立精准靶向,不断提升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实施精准监管,实现了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和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
  记者了解到,今年沈阳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网络监测和监管系统采集的银行涉案、严重违法失信、行政处罚、12315投诉、经营异常名录、未报年报等数据共12万余条,以涉案和严重违法指标为主,兼顾行政处罚类数据中处罚次数及投诉类数据中投诉次数、被列异常次数、未年报次数多少为权重指标,对全市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确定了高、中、低风险企业、行业、地区及登记机关风险比例,作为信用分级分类并采取差异化分类监管的依据。
  沈阳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实施精准、规范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更加有效地避免了执法的随意性,提高了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市场监管部门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推进沈阳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力推精准监管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