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数据注“水”造假,看似增加了名声和人气,实则是自欺欺人,对电商直播经济造成直接或潜在的伤害与隐患。不让直播带“火”被数据注“水”浇灭,就要治病究根,对症下药。
■余明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电商直播经济风潮成为最近火爆的经济热点,前有薇娅、李佳琦等网红主播顺利“出圈”,后有罗永浩、董明珠等企业家的追逐,直播带货俨然成了今年最热闹的风口。据艾媒咨询数据,国内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从2017年190亿元迅速增长至2019年的4338亿元,2020年预计规模将达9610亿元。不少地方政府部门、公务人员也纷纷加入到直播带货的行列,推销原产地农产品。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乱象也日渐暴露。直播间数据造假、主播虚假宣传的情况屡见不鲜。一些平台和主播,为了所谓的数据好看,甚至相互串通,通过后台等在直播带货的人气、数量和金额上,想尽一切办法注水作假,营造虚假的销售繁荣。还有一些无良主播与不法分子勾连,卖假货、水货,致使消费者上当,权益受损。甚至有少数参加 “直播带货”的地方政府部门领导为直播带货成绩好看,通过发文等方式强制要求地方相关人员关注直播,还摊派购买带货产品等,给直播粉丝和带货数额掺入“水分”。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削弱了网络直播带货的公信力和吸引力,也引发了社会质疑:造假注水不断、直播带货还能火多久?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直播带货数据注“水”造假,看似增加了名声和人气,实则是自欺欺人,对电商直播经济造成直接或潜在的伤害与隐患。
不让直播带“火”被数据注“水”浇灭,就要求治病究根,对症下药。首先要严格执法,按照《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违法违规的平台和主播进行严厉惩治。针对公务人员的直播带货,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其具备基本的媒体素养和直播能力;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务人员直播带货机制,让他们的直播带货行为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进行,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性而为。
更关键的则是针对直播带货出现的新问题、新形势、新要求,及时出台更加科学详实的管理规则,让其在健康的轨道上快速前行。据悉,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起草并发布的全国性行业内标准《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和《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将于7月发布执行。期待这一标准尽快落地实施,给直播带货的数据挤挤水分,也给直播电商经济再添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