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桂兰姐”的创业致富路
作者:闫瑾 王文郁


    ■闫瑾本报记者 王文郁
  “作为建昌本土的熟食卖家,我不一定能满足所有顾客的口味,但绝不能因为在食材问题上让父老乡亲说出一个‘不’字。”近日,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中心农贸市场桂兰熟食店的店主“桂兰姐”这样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桂兰姐”的本名叫王玉兰,从走街串巷售卖自制熟食到开起自己的熟食店,28年来,她秉持“质量为先”的理念,将生意越做越红火,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富足。
  建昌县中心农贸市场是供应全县63万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场所之一,“桂兰姐”的桂兰熟食店就开在市场的西大门,“桂兰姐”是顾客对王玉兰的昵称。对自己被顾客“隐姓埋名”这件事,王玉兰很看得开。她觉得,顾客总是买完货就走,少有时间攀谈实名实姓,“桂兰”叫着亲切顺口。但对于从源头把好熟食质量安全关,王玉兰却格外重视。“制作熟食质量好坏的根本是要有好的原材料,然后才是加工工艺。”王玉兰告诉记者,早年间,为了收到货真价实的原材料,无论刮风下雨,丈夫每天凌晨4点便从家出发,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各个乡镇集市之间,俗称“赶圈集”,一走就是大半天,每次都能满载而归。这样一干就是10年。王玉兰传承的是父辈的熟食加工手艺,她与丈夫白手起家,在中心农贸大门附近卖熟食。早年出摊受天气影响很大,她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出摊。
  幸运总是眷顾那些肯于付出艰辛努力的人。2006年,中心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王玉兰和家人一起研究,听取市场监管人员的建议,租了一个临街门面。入店经营后,收入也跟着看涨,全家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8年,王玉兰出资为门店安装了空调,增加了人手。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熟食店的销量也逐年增加。王玉兰说,20年前,人们一般逢年过节才会买熟食,买上两只猪蹄或者一只烧鸡已是阔绰出手。赶上过节,店里准备10只烧鸡就够卖了。如今,熟食早已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节假日,店里怎么也得提前准备100只左右烧鸡才能满足消费需求。店内销量大增,原材料的用量也大,但一点也不用发愁。物流、电商行业发达,通信、支付技术手段完备,除了部分原材料从临近的锦州市进货,其他原材料都是直接送货上门,早已不用再去“赶圈集”了。2015年,家里又添置了面包车,日常生活交通和经营熟食店运输物品都非常方便。“我们做生意,靠的是重质量讲诚信,缺斤短两千万使不得。”王玉兰说,市场监管部门除了对食品安全监管得非常严格,前些日子还免费对市场的公平秤做了检定,让消费者更放心。市场监管人员还讲解了电子秤的操作、校准、维护和保养等相关知识,引导商家文明经营、诚信计量。
  记者了解到,建昌县市场监管部门在疫情防控期间想商户之所想、急商户之所急,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科学管控、分类施策,助力商户开展网上销售,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市场准入由面对面、纸质申办登记转向零见面、无纸化登记注册,以信息化促进业务办理便利化、规范化,为市场主体提供的服务渠道多样、业务全面、简便易用。同时,市场监管人员还深入超市、农贸市场、食品批发部开展现场执法检查,提供计量器具检定服务,维护计量要求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有效保障了市场经营秩序,推动了地区商户复工复产。
  充满市井烟火气的农贸市场供应着百姓生活的日常所需,记录着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蒸蒸日上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有带头致富的先行者,有同样艰苦创业的伙伴,有顾客的信任,更有时刻关注、贴心服务的市场监管人,王玉兰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盼。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导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桂兰姐”的创业致富路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