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不断探索,更多的方法应用在防蚊产品中,效果几何仍待检验。但无论哪种产品,含有核心驱蚊成分才能有驱蚊效果。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研究员刘美德介绍,目前有三种成分可起到驱蚊的作用。如消费者熟悉的避蚊胺,会干扰蚊子的嗅觉以及神经活动,让蚊子找不到吸血对象的位置,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其对人体健康一般不构成风险,可以放心使用。除此之外,含有驱蚊酯、羟哌酯成分的产品,也有较好的驱蚊效果。
刘美德表示,防蚊要坚持三部曲:一看,看成分中是否含有避蚊胺(DEET)、驱蚊酯、羟哌酯这三种成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二选,在没有蚊媒传染病的非疫区,一般选浓度在10%以下的即可,疫区则可以选择浓度在20%左右的驱蚊产品。另外,这些产品通常还会标明保护时间,可根据自身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选择,或适时补涂。三用,用在暴露皮肤的地方即可,尽量避开黏膜、破损、伤口等处,以免造成刺激。回到室内等没有蚊子的地方,应尽快用清水洗净。
目前传统防蚊产品如盘式蚊香、电热蚊香液、电热蚊香片等仍是“硬核措施”。专家表示,它们都含有对蚊子有杀灭作用的低浓度菊酯类药物,虽有低毒,但对人体基本安全。建议将其放在空气流通较好的窗台、门口等位置,让蚊香释放的烟雾或气体,通过空气流通均匀分布在房间,达到较好的灭蚊效果。
针对特殊消费群体,专家提醒,购买驱蚊产品时务必要看清成分,如许多花露水说明书均标明了“孕妇慎用或禁用”。2个月以下婴儿不建议使用避蚊胺类产品;12岁以下儿童,可使用避蚊胺类产品,但建议使用浓度不要超过30%。值得提醒的是,在使用驱蚊剂时,不建议将其涂抹在儿童的双手或脸上,避免其接触食物后误服;另外,有些产品比较刺激,比如清凉油,要在成人监护下小心使用。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