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本报记者 何永鹏
今年7月,在市场监管总局召开的“维护平台经济良好市场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座谈会上,阿里等2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社会郑重作出“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互利共赢、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强化平台治理、加强企业自治、加强沟通协调”六项承诺。近日,聚焦承诺践诺,围绕担当和责任以及互联网治理等话题,《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专访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
记者:在践行承诺方面,阿里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收效如何?
高红冰:在市场监管总局的大力引导下,阿里巴巴严格规范自身行为,争当公平竞争榜样,主动担当社会责任,自觉服务发展大局。
一是依法合规、促进行业有序发展。阿里巴巴始终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签署承诺书后,阿里巴巴在集团内开展了多次《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和考核,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审核流程,决不纵容企业内部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不当竞争行为。比如,阿里巴巴在企业内部推出“小胖说合规”活动,针对《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以简要的语言进行提炼,在企业内部广泛推送、宣传。
二是坚持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一直以来,阿里巴巴都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自己的使命。在帮扶小微商家纾困的同时,阿里巴巴始终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坚决反对利用技术手段强制、胁迫商家签订独家协议的行为,保护商家在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中享有平等的谈判地位,保护商家的自主经营权和选择权。阿里巴巴也坚决反对平台强迫餐饮商户不得上线其他外卖平台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充分尊重商家的自主选择权,不强迫、不干预商家在不同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同时,阿里巴巴致力于提高商家理解数字化零售、更好地利用好数字化零售工具的能力,通过提高自身服务商家的能力,增强平台的吸引力,以此形成与其他平台的良性竞争,以公平竞争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三是落实平台责任,强化平台治理。阿里巴巴一直重视平台治理,依托互联网与数字技术,构建了涵盖主体准入、商品管理、广告与经营行为监测等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畅通消费维权通道,持续优化售后体验,持续打造极致售后体验与售后服务保障;推动建立社会共治机制,联动执法部门、品牌方建立“大数据打假联盟”,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依托人民调解、大众评审等机制,处理有关纠纷与争议,力求“矛盾不出网”,打造数字时代“新枫桥经验”。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