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明 文/摄
在超市购买食物时,很多人很容易被“无糖”的标签打动,似乎食品不含糖,就能离肥胖远一点。果真如此吗?
“90后”陈女士自幼喜爱吃甜食、喝含糖饮料,身体也不断发胖。近5年,为了使身材更苗条,她开始选择吃“无糖”食品,喝“零糖”奶茶、可乐、气泡水,如今体重反而增加了16公斤,血糖、血脂均严重超标,其中血糖指标已达到糖尿病的标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崇明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中的“糖”,指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等食糖,虽然不含糖,但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非糖类甜味剂,也被称为代糖。虽然代糖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和利用,但是人的肠道存在大量微生物,它们具有分解这些代糖的能力,将代糖转变成乙酸等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小分子。而这些小分子被人体吸收之后,可以继续被肝脏代谢成为糖和脂肪酸,同样具有增加体重和提高血糖的后果。因此,不存在绝对不会增加糖吸收的代糖,这类食品不可长期食用,也不能无节制食用。
“很多人爱吃甜食,却又担心发胖,往往在体重与味觉之间纠结。”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鑫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无糖”食品有没有热量或者热量是不是更少,并不取决于标签是否标注“无糖”,而取决于含有什么,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无糖”巧克力仍含有大量可可脂,“无糖”点心同样含有淀粉、黄油、奶油以及酥油等脂肪,而这些物质产生的热量都是糖的几十倍。因此,不能依赖“无糖”食品减肥。如果消费者想减肥,购买食品前不妨先查看营养成分表,看看到底含有多少热量。
代糖摄入量过大
会危害人体健康
记者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可供选择的“零糖”饮料比比皆是,包括可乐、奶茶、气泡水、茶饮、酸奶等,备受青少年青睐。这类饮料均在标签显著位置并使用大号字体标注“0卡”“无糖”等字样,价格与同类含糖饮料没有明显差异。
吴崇明介绍,含糖食品是指含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糖浆、葡萄糖浆、果葡糖浆等成分,这类食品可以为机体供给能量。同时,它们也容易引起人体内能量过剩,严重时可引发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不利于身体健康。
代糖食品是指不添加白糖、砂糖、蔗糖、葡萄糖等食糖,而以非糖类甜味剂代替,使食品同样有甜味,食品包装上通常标注“无糖”字样。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金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已在包括中国、美国、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有的品种使用历史长达100多年。代糖的种类很多,根据原料和获取方式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两大类。
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对每一种甜味剂均提出了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ADI)。JECFA认为,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窦攀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代糖饮料并非健康饮料,喝多了也会使人发胖。代糖的甜度很高,只需要一点就有很甜的口感,不少代糖的甜度能达到蔗糖的几百倍,味道几乎尝不出与蔗糖有差别。
代糖饮料热量极低,会让人吃下更多的食物,因为人体感觉甜味和能量摄入正相关。同时,代糖可能直接通过体内的甜味受体刺激大脑神经元,从而促进食欲。
很多人认为,代糖食品比含糖食品更健康。对此,吴崇明表示,主要还要看摄入量,即使是代糖食品,如果摄入量过大,同样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如果是相同摄入量的食品,选择代糖产品,摄入的能量相对较小,会更健康。
“无糖食品”含有隐形糖
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王鑫表示,很多人认为“糖就是蔗糖”,只要看到食品标签标注“无蔗糖”“无添加糖”“无糖”字样,就以为可以胡吃海喝,这种吃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食品标识声称“无蔗糖”,可能只是没有添加白糖、砂糖或红糖等而已;如果食品标识声称“无糖”,可能还含有各种代糖;如果食品标识声称“无添加糖”,可能还含有各种隐形糖。
吴崇明表示,时下,很多食品打着“低糖”“无糖”的招牌,吃起来也有甜味,但却富含糖,被称为隐形糖。这样的食品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无糖就可以多吃,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过多的糖。含隐形糖的食物主要是指市场上销售的加工食品,如果冻、罐头、蛋糕、面包、饼干、膨化食品、即食麦片、乳酸菌饮料、酱料等。它们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代糖,比如阿斯巴甜、麦芽糖等。
尚无明确证据
证明代糖可减肥
长期以来,社会上就有常吃代糖会致癌的说法。对此,吴崇明表示,科学研究表明,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代糖可以致癌。
同时,由于代糖能量较低,很多人认为吃代糖可以减肥。“事实并非如此,”吴崇明强调,代糖多少会产生热量,虽然热量很低,但是甜度很高,继而脂肪含量非常高,不注意代糖食用量的控制不能达到减肥的效果。对于儿童特别是婴幼儿而言,应尽量少吃甚至不吃代糖食品。
窦攀强调,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证明代糖饮料可直接减肥。人体摄入代糖过多,可能间接增加食欲和热量摄入,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风险。
人们要减肥就要坚持“戒糖”,尤其是减少简单糖和添加糖的摄入,多喝白开水,若要增加甜味每天可以吃200至350克水果。高血糖、减肥以及特别喜欢甜饮料的人群,可以适当喝一点代糖饮料取代添加糖饮料。目前很多代糖饮料采用复合配方,可以有效平衡口感和热量。
李金表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代糖对血糖的影响通常比蔗糖小,食用代糖相对安全,是很好的糖替代品。同时,人们选择代糖产品可能会产生多吃食物的心理,无节制地食用更多高热量的食物,使大脑对甜味的阈值变高,扰乱食欲和味觉调节,也能改变肠道微生物群,增加消化、代谢负荷。“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含糖或代糖食品。”李金强调,人们按照正常剂量吃代糖食品比直接吃含糖食品的风险要低,选择代糖食品可以很容易减少几十克糖的摄入。使用甜味剂代替添加糖,目前还缺乏对各种慢性病起到预防效果的证据。毕竟甜味剂产生的热量很少,也不会使血糖水平升高,如果能够控制住其它食物的摄入量,最终还是能减少一部分能量的摄入,这对于糖尿病和减肥人群还是有益的。
应尽量选择天然代糖食品
李金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代糖种类很多,应尽量选择天然甜味剂、血糖生成指数低、安全性较高的代糖,如甘草、甜菊糖、罗汉果甜苷、赤藓糖醇等,尽量不喝含有添加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对于所谓的“无糖”食品,消费者应仔细阅读食物标签,尤其是配料表中甜味剂的名称,尽量避免食用有害的代糖。
王鑫表示,只有食品营养成分中明确标示糖含量为零,才能声称“无糖”。但是,不少商家有意或无意地将添加糖和总糖的概念混淆。看配料表的顺序,如果前几位配料为白糖、蔗糖、果糖、浓缩果汁、果葡糖浆、砂糖、葡萄糖、淀粉糖浆等,表示食品中含糖量较高,血糖异常人群应尽量不吃;如果配料中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甜蜜素,糖精,阿斯巴甜,安赛蜜,蔗糖素等,应尽量少量食用;应选择配料表中含有糖醇类的天然代糖,如木糖醇、山梨醇、麦芽糖醇等;如果配料中含有大量精制谷物或者淀粉类食物原料,会导致摄入大量隐形糖,应尽量选择以全谷物为原料的食物。
有些人认为,糖尿病就是因为体内糖太多,只要减少糖的摄入就不会得糖尿病。对此,吴崇明解释道,糖尿病的产生并不仅是因为糖的摄入过多,脂肪、盐等过多摄入,不注重锻炼身体等,均会引起糖尿病。人们要减小糖尿病的患病风险,需要在控糖的同时注重饮食习惯,从整体上达到均衡健康饮食,并每天坚持适当的身体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代糖产品的流行,人们常常会发出疑问,代糖是否可以取代食糖?吴崇明对此解释说,目前,这种替代显然不行。例如,蔗糖在食品体系中发生水解反应,可以延长货架期,在发酵特性、颜色及保水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功能与特性并不能只通过甜味替代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