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万晓东)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培养学生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满足学习需求的选择。但近段时间,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出现停业关门情况,众多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倡导教育培训机构守法诚信经营,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就教育培训消费发布警示,谨慎选择预付式校外教育培训消费。
北京市消协指出,首先,消费者要选择正规培训机构,查看机构资质。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注意查看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教学、培训等资质,多家对比挑选,查询机构经营信息,通过营业场所租赁情况等了解机构运行状况。
其次,要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谨慎签署合同。消费者在缴费前,应仔细查看合同条款内容,特别注意违约条款、免责条款等内容。不轻信教育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应将具体要求全部落实到合同协议当中。尽量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确保一次性缴费时间跨度不超过3个月。
另外,在遇到消费纠纷问题时,要保存证据维权。消费者要保存好包括合同文本、交易凭据、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如果遇到权益受损的问题,要及时收集好证据,与教育培训机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北京市消协还指出,教育培训机构应诚信守法经营,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承担并落实法定义务和责任,杜绝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损害消费者权益行为。要规范合理收费,确保预收资金安全,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及标准,主动接受监督,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通过建立银行专用账户、担保或保险机制等方式,确保消费者预付费用安全。另外,要建立并畅通消费者沟通投诉渠道,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化解消费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