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文新
“徐老板,你这冻货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近日,重庆市开州区市场监管局中和市场监管所所长魏玺、副所长彭春生,带领其他几位执法人员,在中和镇农贸市场检查冷链食品。
“是进口的,我们现在都有三证一码,也建了进销货台账。”开州区学郎副食经营部负责人徐秀英一边说一边递上一叠资料。
“不错,检查了这么多家,你们这家做得最好。”魏玺表扬道。
当天是开州区中和镇赶场的日子,街上的人流、车流明显增多,食品安全、物资供应和疫情防控的压力也增大了。中和市场监管所的执法人员,趁着赶场之机,到市场上开始了一天的检查。
早上8点43分,执法人员首先来到中和镇最大的超市惠乐购物中心,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未戴口罩 禁止入内”的提示语,两边分别贴着“入口、出口”标识,入口处摆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个记录本、一瓶消毒液,一个年轻女孩戴着口罩,左手给进店顾客测量体温,右手在记录本上飞快地记录。“我们是市场监管所的,检查一下。”魏玺向超市工作人员亮明了身份,说明了来意,随手拿起记录本看起来,“嗯,记得很详细,顾客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体温、所属村、社区都填上了。”随后,执法人员来到超市的米面油销售区,发现价格跟平时差不多,有的品种还在搞促销,比平时还要便宜。消费者的脸上,一个个都洋溢着笑容。
从惠乐购物中心出来,魏玺和彭春生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中和镇农贸市场,一路上商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在蔬菜摊位,他们仔细查看了白菜、萝卜、土豆、芹菜等消费量大的蔬菜,价格与平时相差不大。“现在物资丰富了,尽管有疫情,民生商品的价格还是比较平稳。快12点了,我们去看看餐馆吧。”魏玺提议道。
“陈老板,今天有酒席呀?”看到开州区旺顺酒楼户外电子显示屏上播放的内容,魏玺询问酒楼负责人陈敏英。“是的,有人结婚,按照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我们提前在社区报备了,来的客人都测了体温、作了登记。”陈敏英笑着说。
“做得好,我们来看看你的菜品,不能有野味、不能有长江鱼,还要慎用进口冷链食品。”魏玺随手拿起收银台上的菜谱仔细地看起来,彭春生则信步来到后厨。大厨正挥动锅铲,翻炒着菜肴,不时有火苗从锅中升腾起来,飘出一阵阵香味。几个妇女在洗菜择菜,一个大姐在擦洗台面、拖地。“嗯,确实比以前干净多了。”彭春生赞许说。“上次有一组酒杯抽检不合格,我痛定思痛,和员工一起,特别注意场地卫生和食品安全,酒楼安装了‘视频厨房’,消费者通过‘阳光餐饮’APP可以看到酒楼后厨的情况,可以放心。”陈敏英介绍道。
检查完旺顺酒楼,魏玺和彭春生刚好遇到中和场社区书记袁明准和其他几位社区干部在检查酒店办席备案情况。相互寒暄后,袁明准说:“你们这段时间也是忙呀!”“是呀,做生意的趁着过年这段时间赚钱,我们则是忙着检查食品药品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为了消费者能够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我们忙一点也是应该的。”魏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