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规范市场秩序 让消费更放心
作者:任震宇
图片


    图: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公开销毁假冒伪劣食品。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强力推进 “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合力打击“市霸”乱象,集中治理“特供”“专供”,开展保护知识产权“铁拳”行动,整治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查处虚假广告……过去的一年,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总局指导下,有力有序开展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公共利益和民生权益。
严打侵权假冒 净化消费市场
  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也是整治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手段。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2020年1月14日,召开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从加强统筹协调、开展重点治理、加大惩治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推进社会共治、强化宣传教育等方面聚焦用力,推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印发了《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2020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对2020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作出安排,要求围绕侵权假冒高发的重点实体市场、互联网领域和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贯彻总局部署,积极开展打击侵权假冒行动。
  2020年,面临暴雨洪灾考验,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严厉打击涉汛涉灾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打假战汛保重建”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各类涉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的“三无”产品,对涉汛涉灾期间制售假冒伪劣防汛物资、器材相关商品进行严厉查处。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共查处各类案件374起,罚没款957万余元,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18万余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
  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严厉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侵犯地理标志等侵权违法行为。截至2021年1月上旬,全市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侵犯地理标志等违法案件296起,罚没款132万余元,移送司法机关涉嫌犯罪案件3起。
  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是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一项重点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等四部门召开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符合吊销许可证条件的,一律吊销;符合处罚条件的,一律从严处罚并处罚到人;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部署落实专项执法行动。湖北省市场监管局、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湖北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着力整治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市场食品质量安全,不断提升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广东省公安厅等5部门召开联合部署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实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行动,用2-3年时间,净化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江苏省市场监管部门自2020年11月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开展以来,查处各类食品安全案件1592件,罚没款1638.2万元,对3人作出从业资格限制处罚,移送公安机关18件,专项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推进禁渔工作 建立长效机制
  2020年1月1日,长达十年的长江“禁渔令”开始实施。农业农村、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打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市场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非法捕捞等各类危害水生生物资源行为,维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2020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长江流域禁捕有关工作的通知》,市场监管总局迅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市场监管部门迅速推进“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作出部署,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编写《“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专项行动指导手册》,从执行层面细化工作要求;安排工作专班,对各地反映的难点问题,及时作出执法指导。
  湖北、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长江中上游“三省一市”长江禁捕打非断链跨区域监管执法合作长效机制,提升监管执法能力。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围绕严把登记准入、加强对生产企业监管和市场销售监管,加强对餐饮场所检查,加强网络交易监管和广告监管,鼓励举报违法线索、严厉查处违法行为等8项重点任务开展工作。
  与此同时,各地也掀起了“长江‘十年禁渔’从我做起”的宣传热潮,引导消费者共同实现“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长江流域禁捕水域野生鱼鲜的目标。湖南省启动长江十年禁渔“三承诺一倡议”活动,湖南省消保委发布“长江十年禁渔从我做起”倡议书,还组成消费教育引导小组走访餐饮企业,开展“长江禁渔”消费教育引导活动。
  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水产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小作坊、农贸(批)市场、超市、商超、餐饮单位合计361.51万家(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234.13万个(次),对电商平台开展行政指导5.37万次,督促下架(删除、屏蔽)非法交易信息2.48万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711件;查获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139.72千克,查获非法渔获物1753.69千克。各地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打非”行动正在初步形成“断链”效果。
治理乱象顽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市场监管领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2020年1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座谈会,部署纵深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下发了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和2020年工作要点。2020年1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又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总结交流市场监管系统前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经验成效,并对持续开展“六清”行动,推动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进行部署。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聚焦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价格欺诈、医药购销、教育培训等领域,加大市场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市霸行霸”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山东省市场监管系统组织开展了涉黑涉恶线索核查“百日会战”、案件线索双清行动,共摸排涉黑涉恶线索705条,向公安机关移送364条。广东省广州、中山、江门等市场监管局重拳打击强迫交易、运输垄断、欺行霸市等市场领域黑恶犯罪行为,有力维护了市场经营秩序。
  打击虚假广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是市场监管部门整治市场秩序突出问题的重要工作。为了加强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全面复工复产达产。要求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突出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推动经济社会有序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针对瑞幸咖啡涉嫌虚假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市场监管总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调查,并对45家涉案公司作出共计金额6100万元的行政处罚。
  市场监管总局还对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立案调查,确定其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规定,于2021年2月8日依法对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作出金额300万元的行政处罚。
  市场监管总局先后公开曝光了两批虚假违法广告典型案件,还针对部分电商平台上出现的以拼音缩写等“暗语”方式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销售、宣传商品问题,部署开展专项行动清理整治,约谈相关电商平台企业,要求平台企业认真进行整改,全面排查清理相关违规信息,及时完善禁限售词库,严格落实商品准入和广告发布审核义务,切实履行平台责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0 版:3 ·15年度报告【高质量发展助力安全消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规范市场秩序 让消费更放心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