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郁
今年71岁的卢思杰老人,家住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新村三社区,是沈阳第二纺织机械厂职工医院退休职工,虽然年岁渐高,但外出参加社区合唱团活动,项项落不下。日前,卢思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退休生活过得很幸福。”
沈阳市是老工业基地,铁西区又是重工业企业的聚集区。卢思杰所住的工人村地区,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铁西区采访了解到,工人村地区在1951年以前是一片菜地,只有3条马车道往来运菜。工人村建筑群始建于1952年,同年12月第一期工程完工后,原址上出现了79幢3层红砖红瓦楼房,变化翻天覆地。发展至1957年,共建143栋建筑,被称为“共和国崛起的第一处工人住宅区”,从此闻名全国。现在的工人村,早已发展成为工人新村,既有之前建的多层住宅楼,也有新建的高层居民楼,但仍保留了部分老建筑,成为旅游爱好者的打卡地。
过往的菜地早就没有了,运蔬菜的马车道也无从考证。不过,下楼出门隔条街就是沈阳著名的劳动公园,周边还有工人村农贸市场和十四路农贸市场,休闲娱乐、买菜做饭非常方便。平时,出门溜达拿老年月票卡坐车还免费。这一切,令卢思杰感到非常满足。她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楼下的十四路农贸市场,销售的副食品非常全,炒菜做饭临时缺点啥,下楼买完回家继续接着做都来得及。”
记者了解到,近3年来,沈阳市对农贸市场进行了多轮改造,在市场监管部门等多方努力下,管控食品安全措施得到不断加强。
铁西区市场监管局工人村市场监管所所长樊立东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市场监管部门非常重视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监管,监管人员对农贸市场内所有食品经营户进行登记造册,做到食品经营户数清,实现监管工作有的放矢;要求市场食品经营户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等食品安全资质证件全部公示在经营场所明显处,便于监管部门和群众的监管和监督。
樊立东说,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每天到辖区农贸市场对食品安全风险较大的食品经营户进行行政指导,提示经营户做好进货查验,对食品加工过程加强管控;监管人员通过定期在十四路农贸市场等地利用广播等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让食品经营户入脑入心,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农贸市场的商品供应事关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涉及范围广、服务居民多,是城市极具“烟火气”之地,保障百姓日常食品消费安全责任重大。冷链食品安全不仅关乎市民的食品安全,更关系到疫情防控的大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沈阳市市场监管部门严控农贸市场等疫情防控关键点,严把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构筑疫情防控“防火墙”。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督促市场开办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进口冷链食品严格索取“三证”(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消毒证明),取得定点冷库加盖出库专用章凭证,录入追溯系统,严把销售终端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分布在沈阳市各个居民区的农贸市场,货源多采购自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日前召开的2021年沈阳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对强化智慧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十大攻坚专项治理行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以及乳制品、肉制品、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领域、重点品种的抽检批次,全市食品安全抽检量达到6批次/千人,其中农产品年抽检量不低于1.5批次/千人,食品年抽检量不低于4.5批次/千人,为全市人民打造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