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校外培训五大陷阱要注意
作者:郑铁峰


      本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暑假马上来临,许多家长都想着利用假期给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加油充电。但当前校外教育培训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各类消费“陷阱”花样频出,令家长们防不胜防。在此,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消保委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要避免五大“陷阱”,做到谨慎选择、理性下单。
  陷阱一:培训机构缺乏合法资质。目前校外培训市场中,部分培训机构未依法取得办学许可证、实际培训项目与登记经营范围不一致、培训教师没有相关资格证等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机构管理、师资培训等方面缺乏监管。此外,无证照办学情况也时有发生,该类培训多藏匿于居民楼内,在安全管理、规范收费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隐患。
  陷阱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肆意夸大培训效果,对主体资质、师资、课程内容作出虚假宣传,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取证书及其他教育培训效果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性承诺,致使许多学生家长上当受骗。
  陷阱三:课程质量遭遇 “打折”。部分培训机构在学员完成报班后玩起“偷梁换柱”的花招,试听课和正式课程天壤之别,频繁更换授课老师、压缩授课时间、更改授课内容、擅自停课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习进度,导致课程质量大打折扣。
  陷阱四:格式合同暗藏霸王条款。培训机构提供自己预先起草好的格式合同,除课程课时外都不容易更改,合同内容往往是束缚学员的条款多,约束自身的条款少,通常还会设有非常苛刻的退款条件,名目繁多的退款费用,甚至出现“入学概不退费”等霸王条款,严重侵害学员的合法权益。
  陷阱五:培训机构倒闭、跑路现象频发。近年来,一些培训机构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受疫情影响无法维持经营,出现了倒闭关门的情况,也有一些经营者缺乏诚信经营意识,直接卷款跑路,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些暗藏的陷阱,消费者应该如何顺利避开?对此,萧山区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
  理性报班,切勿攀比。正确认识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理性设定对孩子的期望值,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客观看待校外培训作用,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培训,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
  认准资质,切勿轻信。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先查验办学资质,既要看机构的“证照”是否齐全,也要看老师的资质是否齐全。要尽量选择合法办学、口碑较好、长期从事培训工作的培训机构。不要轻易相信培训机构的宣传广告和课程顾问的各种口头承诺。
  谨慎签约,切勿冲动。消费者可先尝试短期试课,等认同授课方式和培训效果后,再续约。建议分期缴纳学费,最长不要超过3个月。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并将课程内容、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在协议上明确标注,并要求机构将口头承诺也一并写进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调查】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校外培训五大陷阱要注意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