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特别关注
数字人民币 注重安全、普惠和隐私保护
作者:聂国春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文/摄
  7月16日,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当天的媒体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数字人民币设计充分考虑了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隐私性、合规性等特性,以确保提升用户信任感和安全感。
试点场景超过132万个
  今年6月,北京、上海等多地开展了新一轮数字人民币体验活动。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加大了数字人民币的账户开立推广力度。《白皮书》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各银行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具有法偿性,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范一飞介绍说,从用户反馈看,数字人民币进一步提升了支付效率,降低了支付成本,社会公众、小微商户和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普惠。
  据了解,数字人民币应用模式持续创新。多数试点地区地方政府结合智能合约功能推出数字人民币红包类消费刺激措施。一些地方与相关手机制造商合作,研究提供包括双离线交易等功能在内的移动支付新体验。此外,基于智能可视卡测试脱离手机的硬钱包支付模式,为弥合数字鸿沟提供可能。
  范一飞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扩大试点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区域内的应用场景全覆盖,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同时,结合研发试点工作实际扩大参研机构和试点测试地区范围。
注重安全便捷和依法合规
  随着试点测试逐步深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也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例如,如何提升提升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性和普惠性,如何强化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建立完善数字人民币相关的监管规则和标准等。
  范一飞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把依法合规和安全便捷作为最重要的两个设计原则,贯穿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的各个层面。
  在安全性方面,数字人民币具有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和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和抗抵赖等特性,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同时,初步完成构建多层次联防联控安全运营体系,研究新安全技术提升数字人民币安全水平,提升用户信任感和安全感。在隐私性方面,数字人民币体系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同时,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交易信息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不过度收集,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禁止任意查询、使用。此外,注重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相关交易符合反洗钱等要求。
化解数字支付鸿沟难题
  作为移动支付大国,数字人民币与常用的电子支付工具相比有何优势?是否会取代现有的电子支付工具,是否会取代实物人民币呢?
  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又有差异。在支付方面,虽然功能相似,但是数字人民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同时,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管理方式一致,人民银行不对其计付利息,指定运营机构也不向个人客户收取数字人民币的兑出、兑回服务费。数字人民币与和实物人民币之间将长期共存,和传统电子支付工具也将长期并存。
  在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看来,未开立银行账户的公众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支付即结算”、低成本等特性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进一步降低支付成本。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可以依托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有助于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定群体操作智能手机不便问题。“未来还将充分考虑特定群体的现实需求,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难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深入调研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普惠性。”罗锐说。
  据悉,目前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运营机构主要包括工农中建交和邮储等六大国有银行,移动和工行,联通、电信和中行分别成立联合项目组参与研发,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也参与研发,招行近期亦已获准加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理财】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数字人民币 注重安全、普惠和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