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黄志 记者顾艳伟)“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从‘难点’变成‘亮点’,值得学习借鉴。”8月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梧州市举行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场会,对梧州市场监管局的质量提升管理办法和智慧监管长效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
据了解,2015年以前,梧州市花生油小作坊业主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生产设备设施简陋、卫生环境较差、贮存不规范、产品出厂不进行检验等问题,导致产品合格率相对较低,行业呈现“小散乱”状态。为从严从实抓好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梧州市市场监管局设立了小作坊花生油“品种监管”领导小组,统筹市场监管系统力量,形成专班推动,逐个乡镇、逐个小作坊进行分片包干调查摸底,对花生油小作坊开展全面整顿。目前,梧州市花生油小作坊登记户数为640家,登记率达100%。
为探索和建立小作坊长效监管机制,梧州市创新运用“互联网+监管”举措,在广西率先研发设计“食用油质量安全监管与追溯系统+小作坊生产档案采集APP+食品安全溯源二维码”应用技术。这项技术让小作坊业主通过手机APP端完成企业档案信息收集、花生原料及成品油出入库管理,快速上传检测记录、产品溯源信息等。
当天上午,记者和参会代表参观了梧州市长洲区瑞福食用油厂,该厂各项生产、储存、检测设备一应俱全,各区域卫生状况良好。该厂负责人黄先生用手机扫描花生油桶上的二维码,瞬间,该花生油的生产厂家、日期等信息便在手机上展示出来。
“这些数据同步传输到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实时完成快检数据采集、任务管理、区域网格监管、统计分析、风险预警等功能。”梧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邓腾介绍说,通过监管,倒逼小作坊业主做好导入黄曲霉毒素B1降解机、取出后用检测试剂快检、达标后贴上二维码标签等关键步骤,让花生油自带“身份证”,方便消费者和监管人员“扫码查验”。
据介绍,该智慧监管系统于2020年3月开始在梧州市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试点实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了广西区评估组专项评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小油坊监管“梧州模式”。北海、百色、贵港、柳州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前来考察学习,有效推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小油坊监管机制研究试点建设工作的开展。
广西各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将参照梧州市的做法,强化源头管理,创新智慧监管,抓好试点,逐步推开,努力完成小作坊花生油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工作的既定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断推动广西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