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建
以“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的第44个全国“质量月”活动如约而至。
这一矢志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行动主题,蕴含着“民为邦本”的如磐初心,寄托着“本固邦宁”的宏大愿景。
新阶段,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新时代,要以高质量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是切实回应人民群众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民生诉求变化的必然选择与历史使命。
如杲杲秋阳,若煦煦春风。
消费生活中,“质量”无处不在、如影随形:它也许融渗于一杯让人放心的牛奶,也许陪伴您一次安全而有趣的旅行;它也许栖身在一个温暖的蜗居,也许展示在一场让人捧腹大笑又引人深思的电影……
从1978年我国“质量月”活动以“生产优质品光荣、生产劣质品可耻”破冰开题,到2000年新世纪肇始“新质量、新生活”的呼唤;从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登高望远、立意布局,到2020年质量强国建设助力决胜全面小康、共圆百年梦想……盘点40余年来“质量月”主题折射的时代变迁,不难发现“质量”二字的千钧之重、赫赫之功。
质量提升是国家强大的基石,同时也是民生幸福美好的期盼。
没有质量,大国重器难以扬眉吐气;没有质量,国民经济无法健步疾行;没有质量,商品与服务就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应当承认,我国产品质量已经大幅度提高,有的已经比肩国际水准。但海淘海购等现象却在不断提醒我们,要形成普遍的品质认可,我们的质量提升行动仍需要久久为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与“有没有”挥手作别,是呼应新阶段人民诉求的历史使命。
向“好不好”勉力迈进,是直面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实施质量提升行动,需要多层面大胆破题、多角度创新发力,既要立足全局清楚“做什么”,更要着眼具体落实“怎么做”。
质量提升,来自于企业努力;质量提升,也来自于市场竞争。
抓好质量提升,需要引导企业强化诚信自律,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
抓好质量提升,需要推广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攻关、质量创新,助力企业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抓好质量提升,需要树立质量标杆、弘扬工匠精神,强调示范引领,将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先进方法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推广,带动全产业链质量水平同步提升。
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质量提升需要凝聚全民共识,合力推进社会共治,让全社会知晓“为何做”。
质量关乎信心——唯质量可靠,才能有妥贴舒心的生活;质量牵系安全——唯质量可靠,才能有踏实放心的消费。
如果质量提升的功夫不到,供给不优、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经济含金量不足的“惯性短板”存在,就会迟滞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脚步。
造炬成阳,不啻微芒。
质量提升需要动员各方力量,让每一个企业、每一位消费者都身体力行“我要做”。
人人都在追求质量、享受质量,人人也都应该重视质量、关心质量。
我们呼吁企业大胆革故鼎新,从思想认识和行动举措上多迈几步,既要用心揣摩研究消费新动向,又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与阻滞质量提升的老做法、坏习气彻底决裂。
我们期待消费者也参与同行,从点滴做起,集腋可成裘、聚沙能成塔,尽管它也许只是一次对质量瑕疵的追问、一次对消费遗憾的质疑。
金风有信,时和岁丰。
“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是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也是扎扎实实的行动,它鼓舞人们征途奋进,也必将结出盈枝硕果。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生活,让我们进一步激发质量创新动力,释放质量提升活力,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质量奋进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这是时代赋予的命题,也必将被历史发展再次证明:质量强、国家盛;质量兴、民生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