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造车品牌竞争延伸至车辆交付领域。 吴博峰/摄
如果汽车经销商将一辆尚未组装完成的车辆交付于你,这样的情况你能接受吗?这并非调侃。日前,新造车品牌理想汽车发布“理想ONE交付沟通方案”,引发消费市场广泛争论。据悉,受芯片短缺影响,如消费者选择近期提车,理想汽车只能提供搭载部分毫米波雷达的车辆,待芯片供应充足后再补装。这意味着,消费者提到的车辆并不属于一辆严格意义上的完整产品。
理想汽车为何推出这样的车辆交付新举措,对消费者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车辆暂时“半成品”交付
“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企业面临减产,给国内新车市场带来了较大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分析9月车市表现时表示。
目前,芯片供应已成为影响全世界新车生产的最大因素。为缓解这一棘手难题,各大车企多措并举,通过调整产品布局、优化生产结构等方式增加新车供给。这些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车供给压力,但仍难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在芯片问题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背景下,企业纷纷改换思路,此次理想汽车推出的“先交付后安装”方案便是主动应对市场变化的办法。
理想汽车推出的新车交付方案显示,由于芯片短缺,原本搭载5个毫米波雷达的理想ONE,近期交付的车辆将安装1个正向毫米波雷达和2个后角毫米波雷达,而2个前角毫米波雷达处于暂缺状态。理想汽车承诺,计划在今年底至明年春节前为车辆补装缺失的毫米波雷达。
这一方案推出后,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需要提车。如果消费者不愿等待动辄一两个月的时间,可以提取一辆尚未完成全部功能搭载状态下的车辆。理想汽车产品专家圆圆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消费者选择近两三周提车,可以考虑这种交付方案,大幅减少车主等待提车的时间,未来只需要到店进行补装相应配置即可。“消费者与其漫长等待,不如有一辆车先开,不影响日常生活。”她建议道。
这一解释听上去似乎有几分道理。但采访中也有消费者质疑这是不是变相“减配”?
圆圆对“减配”的说法不予认同。在她看来,这只不过是车主“晚用车辆部分功能一段时间”罢了。因为无论车企对车辆哪些配置不全,车辆在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时都不影响一般使用的功能。理想汽车这个“半成品”车交付方案,需要车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回到品牌体验中心进行二次安装,才能达到车辆出厂时应有的模样。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闫建来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汽车消费市场对于车企“减配”比较敏感。与人们所熟知的车企“减配”做法不同,理想汽车这一交付方案的确有些尝新的意味。交付给消费者手中的虽然是一辆“减配”车辆,但最终车辆补装后还会恢复“未减配”的状态,不过是应对“芯痛”的一种方法,并非偷工减料,侵害消费者权益。
市场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为何理想汽车宁可交付“半成品”车辆,也要尽可能多地完成交付呢?“此次新车交付方案的推出,看似是一种应对市场的全新尝试,其实是迫不得已,因为这会影响到车企的全年市场表现。”采访中,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不讳。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不断增长,各大车企对新能源车市场的看法正在发生转变。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越是火热,越会加速车企由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变革的步伐,使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9月,蔚来和小鹏交付双双突破1万辆大关,这是新造车品牌发展多年后月销量首次突破万辆大关。相比之下,此前风光无限的理想汽车9月实车交付仅为7094辆,环比下降近25%,未跻身新造车品牌销量榜前三。可以预见,如果理想汽车四季度叠加交付难的不利因素,会给其发展带来更大压力,而延期交付势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闫建来认为,如果因芯片因素导致近两个月车辆交付陷入停滞,很有可能给车企市场销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有可能让今年上半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崔东树指出:“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新造车品牌市场根基较为薄弱,犯错空间更少,这些车企大多需要融资支撑生产运营,而市场销量成绩是衡量其市场地位的硬指标。对于新造车品牌而言,实实在在的市场销量是发展的基本盘。而保证现车交付,是主机厂不得不采取的做法。”
显然,理想汽车的“半成品”交付方案,是在“缺芯”背景下面临市场压力的无奈之举。
对常规驾驶影响不大
新造车品牌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相信大部分消费者会选择智能网联化。而一款车辆是否足够智能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功能方面的表现。
众所周知,目前理想汽车旗下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宣称全系车型标配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堪称产品最大亮点。记者浏览其官网看到,理想汽车全系标配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被厂家摆放在网站的核心区域,并加以较大篇幅介绍,不难看出这项功能对理想汽车的重要性。
毫无疑问,车辆若要实现全景化功能展现,离不开完整的软硬件系统保障,这也是车辆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那么,理想汽车的“半成品”交付方案会否对车辆功能带来影响?
根据理想汽车的交付方案,一辆原本安装5个毫米波雷达的车辆,目前仅搭载3个毫米波雷达,即原搭载数量的60%。作为探测车辆行驶范围、察觉道路变化的重要工具,毫米波雷达是决定车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级的关键一环。负责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然懋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介绍说,毫米波雷达是车辆实现自动化驾驶的基础,车辆自动驾驶等级越高,车身上需要搭载的毫米波雷达数量越多,现有技术水平下,如果车辆搭载的毫米波雷达数量减少,很难通过其他技术方式进行替代,难免会影响车辆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应用。
记者从理想汽车方面获悉,在缺失这2个毫米波雷达时,车辆的部分主动安全性功能将受到影响,自动并线和前方横穿车辆预警功能暂不开放,其他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功能可正常使用。辅助驾驶系统在补装完雷达后,通过后期远程在线升级即可正常使用。
张然懋指出,目前来看,毫米波雷达数量的减少会对自动并线、横穿车辆预警等自动辅助驾驶和部分主动安全功能产生影响,对车辆日常使用功能影响不大。如果车主常规驾驶,应该没有问题,但对于自动驾驶系统依赖性较强的消费者,确实会带来一定影响。
闫建来表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是新造车品牌的主要优势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新造车品牌缺少了这一优势,会对其产品力造成较大影响。
●专家观点
应保证消费者知情权
记者了解到,为了吸引消费者选择“半成品”车的交付方式,理想汽车提供了两种补偿方案,供消费者选择:一、接受这种交车方案的车主,可以享受汽车终身质保的服务;二、选择此方案的车主可以获得1万理想积分,相当于1000元左右的价值,消费者可按个人需求兑换实体物品或服务。
但无论消费者选择终身质保政策还是1万理想积分,都不能改变短时间内车辆功能性下降的事实。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厂家宣传时会按照“全装车”的功能进行介绍,但消费者实际提到的车辆却只有“半成品”车的功能。如果不在售前进行提醒,消费者很有可能并不了解其中的变化。如果车主按照“全装车”应有功能使用,可能在驾驶时才会发现功能缺失带来的影响,给车辆行驶带来安全隐患。
崔东树还表示,在芯片供应充足后,主机厂对“半成品”车进行补装,这个过程是否会对车辆进行拆卸、安装过程是否会对车辆结构造成影响,都需要向消费者进行说明,以保证补装全流程的透明性,否则消费者心里会产生疑虑。汽车企业不要以为给消费者提供了补偿方案,就可以忽略由此引发的潜在风险,两者需要分开去分析。只有在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基础上,消费者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