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本报记者 孟刚 吴博峰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打开这份最新的民生“大礼包”可以发现,其丰厚扎实且覆盖面广,涉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多方面,而这些民生话题也备受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
就业 政策提质加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超1000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
就一些工作岗位对年龄进行苛刻限制,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建议,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也要打破企业对招聘对象所作的应届生身份限制,从根本上改革已经过时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升学、劳动及人事政策。
教育 促高质量发展
公平与质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强。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工商学院执行院长李孝轩说,当前,中国人口变化、城乡格局改变、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等都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到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等,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教育领域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短板弱项,加快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体现了惠及所有孩子的施政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银川市二十一小学党总支书记马恒燕表示,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农村教育是一块短板,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国家能把提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尤其加大对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
医疗 保基本强基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着眼推动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罗杰表示,改善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既坚持了持续稳步推进,又积极聚焦现实难点。对于近年来公众关心的异地结算、耗材价格昂贵、重大疾病治疗等均作出有效安排,问题看得清、措施提得实。
关于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秦海涛认为,应当深入推进以紧密型医疗共同体为抓手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适宜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改革完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相关政策。
养老 保兜底提金额
“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民群众的养老需求日益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加快推进工伤和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要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健全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3亿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消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已正式启动,今年1月开始已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当前余额进行调剂,用于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截至2020年末,我国养老金规模合计8万亿,其中第一支柱规模约5.8万亿(不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促进第二、第三支柱发展,优化多支柱养老金结构也应成为未来我国养老金体系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建议,为加快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要增强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强制性,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研究提高企业年金强制性的可行性,提高年金覆盖面。
住房 加快发展长租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作为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近年来住房问题连续成为两会期间的关注热点。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坚持“房住不炒”是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总基调,已成为社会共识。目前我国住房需求依然旺盛,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愈发突出,房地产调控政策要保持稳定性、精准性、协同性,系列举措对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十分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施卫东建议,国家进一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顶层设计,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建设。
生态环境 碳排放“双控”
绿色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近年来,我国在搭建绿色发展市场交易平台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收官,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代表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久任务。中央已经进行了清晰布局,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为产业、能源结构调整等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