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要制定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范本,让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真正起到保护平台和用户双方权益的作用,让用户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通过协议来维权。
■何勇海
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手机APP,平均每款需要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协议内容约有2.7万字。不少网友自嘲,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近日,一项针对1561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70.9%受访者很少或从没阅读过APP用户协议/隐私协议。(据4月5日《武汉科技报》报道)
这些年撒过最多的谎就是“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道出一种无奈现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是许多人社交、购物、玩游戏、刷短视频、工作与学习的必备工具,首次下载使用时,点击“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包括“隐私政策”是常规操作,不同意就会被退出去不能使用。设置该程序的本意是为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然而,当70.9%受访者很少或从没阅读过,APP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就无疑形同虚设,达不到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的初衷。
“我已阅读并同意”为何成普遍性谎言?协议内容太长,充斥大量冗杂信息,且刻板枯燥,让大多数用户无耐心读完,读完也要花费不少时间,当是最根本的原因。据报道,有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总字数超13万字,平均每款APP需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内容约2.7万字,跟一篇硕士论文的篇幅差不多长。这让不少文字工作者乃至专业人士恐怕都要直呼头疼,更别提普通消费者。不少用户调侃:在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面前,自己都有“文字恐惧症”和“阅读障碍症”了。
然而,现实就是如此。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普遍复杂,让人看不懂:充满晦涩的专业名词、法律术语和绕来绕去的话术;还可能玩弄文字游戏,进行模糊化表达;有的用户协议中还嵌入其他协议,大协议中套小协议。这同样让不少用户调侃:“读后脑子一片空白,啥也没懂”“能看完的人都是勇士,能看懂的人都是博士”。
因此,要让“阅读并同意”真正实现其本真目的,就必须解决APP相关协议的冗长复杂问题。虽然相关规定并没有对协议条款的长短做过要求,冗长复杂的协议条款从表面上看也没有违反监管要求,但却会阻碍用户对协议条款的阅读率、知晓率、理解率的提高,不利于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同意权,不利于长久保护用户的网络足迹和个人信息。相关部门要制定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范本,供行业参考,让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真正起到保护平台和用户双方权益的作用,让用户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通过协议来维权。
具体来说,用户协议和隐私协议条款应当简洁明了,去除冗杂信息,不能写得太长;要通俗易懂,不能充斥难懂的专业名词、法律术语;不能玩文字游戏、含糊其辞,搞“必要时可能采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可能向第三方披露”等说法;可以实行清单制,把个人隐私信息包含哪些内容、需要用户同意获取哪些信息、用户哪些权益被保护、需要承担哪些责任等直接列成清单,在协议前以表格形式加以突出显示,在正文中还要通过变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方式,加以提醒。只有降低阅读门槛,才能让协议不再形同虚设,才能让“阅读并同意”真正代表用户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