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全国市场监管卫士
学习先进勇于担当 致敬榜样争做卫士
作者:鞠闻

  2021年12月28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市场监管卫士”集体和个人的决定,授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98个集体、196名个人“全国市场监管卫士”称号。
  为大力弘扬“全国市场监管卫士”集体和个人勇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等先进事迹和精神,《中国消费者报》自本期开始,对其中部分集体、个人事迹展开连续报道。
食品领域
河北省廊坊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
坚守安全底线 扎实履职尽责
  在河北省考核中,廊坊市市场监管局的食品生产监管工作连续3年位列第一名。该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实行“四个最严”要求,成为高效监管的实践者,为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提供了有力保障。
  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与重点产品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化食品生产企业全覆盖式排查,对重点监管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定期开展全面体系检查,开展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并同步专项飞行检查;全面推进HACCP体系认证,不断提升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目前,廊坊市已有153家企业通过HACCP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在河北省名列第一;廊坊市15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录入省级追溯系统,入网率达到100%,自主研发的白酒、植物油电子追溯系统已全面投入使用;廊坊市15家进口冷链与49家进口非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完成注册录入,有效实施赋码溯源,强化疫情防控。
  该科室通过专题培训、精准对标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借鉴、总结先进管理经验,推动区域互学互查互验,共同助力廊坊市区域食品治理再提升;对廊坊市60家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标准化组织管理,推动产品数字化档案建立应用等方面开展专项讲座和技术服务;发挥典型带动,鼓励廊坊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100%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着力促进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再提升;在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延伸许可与事中事后监管合作,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创建活动,打造京津冀食品安全桥头堡。
  该科室对廊坊市食品生产企业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特别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动态管理,查验“一单三证”,严格执行物品消杀评估、人员核酸“日检”制度,实施全品种电子追溯录入,实现全覆盖“首站赋码”,切实做到人、物联防。在严格防控的同时,落实监管惠企行动,强化包联培训责任,深化排查追溯等9项举措,助力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该科室积极推行“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形成监管大数据,为排查风险隐患精准定位,提高监管执法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与此同时,大力推动京津冀食品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建设霸州都市休闲食品园区“共享实验室”,以整合检验检测资源,节约检验成本,确保检测数据权威性,全方位保障食品安全。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
勇做疫情防控先锋 蹚出冷链监管新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山西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处(以下简称食品流通处)超强度履行食品流通监管职责,超常规建立冷链监管体制机制,在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维护山西省食品流通市场秩序稳定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闻令而动,争当疫情防控排头兵。食品流通处多措并举,限时关闭所有的活畜禽交易场所、严禁任何形式的活畜禽交易等;山西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形成领导包片、监管人员不间断现场检查巡查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共检查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单位92270家(次);延长食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切实解决疫情期间企业面临的难题。
  全面覆盖,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区域监管。食品流通处牵头建立了进口冷冻冷藏肉品集中监管总仓制度,山西省成为全国首家区域全覆盖对进口冷冻冷藏肉品进行集中监管的省份。目前,山西省11个市全部设立了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总仓,共入仓3.19余万吨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检出阳性货品23批次、404吨。
  数字赋能,建立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为实现对进口冷链食品流转信息的及时掌控、对产品的追踪溯源,食品流通处于2020年12月底建设完成了“山西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并实现与国家级平台对接。市级平台也于2021年1月完成建设并与省级平台对接,实现了国家、省、市、企业进口冷链食品的信息互通。
  建章立制,出台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总仓管理规定。针对个别生产经营企业仍存在进口冷冻冷藏肉品私自储存、加工、销售的行为,食品流通处起草拟制了《山西省进口冷冻冷藏肉品总仓管理暂行办法》,经过向相关厅局两轮征求意见,召开法律顾问及专家协调论证会,八易其稿,最终以山西省政府名义印发。
  2021年,食品流通处两次组织开展进口冷冻冷藏肉品专项排查行动,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81774家次,排查进口冷冻冷藏肉品24984.2517吨,实施处罚70余起,罚没金额54.47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市场监管局昭乌达路街道市场监管所
聚焦营商环境优化 紧抓食品药械安全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路街道市场监管所在监管餐饮和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各类市场监督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12315消费者热线/12345接诉即办)等方面,严监管、保安全、优服务、促发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上台阶。该所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利用大数据和“双随机”检查的手段,严格执法,减轻市场主体负担;规范中介服务的行为和标准,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照后减证”改革,落实简易注销的流程和办理,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2021年,该所共接单“接诉即办”政务服务热线工单330件,在“12315平台”受理投诉举报683件。
  食品药械安全紧抓不放。该所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从生产、流通、餐饮、检测等环节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履行食安委办公室工作职责,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依托“内蒙古风控”App,提升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
  疫情防控期间,该所全力保障辖区超市和保全庄农贸市场的员工安全防护及日常供应,每日监督并协助各营业公共场所做好防疫工作,对售卖口罩、消毒水等疫情防控用品的商家开展质量执法,督促辖区内销售进口冷链食品的商户使用“蒙冷链”平台上报冷链食品信息及各类检测报告,对冷链食品实行进出库登记,保证进入市场内的冷链食品可追溯。
  该所为保全庄农贸市场申请和建设了智慧农贸系统及快速检验实验室,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出农产品农药残留是否达标。同时,该所对市场内所有商户的进货台账、检验票据、索证索票、环境卫生等进行每日巡查。
  组建非公党建,加强党组管理。昭乌达路街道市场监管所辖区共有小微企业73户、个体户7315户、专业市场1个、非公有制企业45户,现已成立党支部8个,有非公党员65名。设在该所的党建工作指导站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本信息、党组织基本信息、党员花名册、流动党员登记簿等基础台账。
吉林省市场监管厅食品安全协调处
敢担当善协调 守护食品安全
  近年来,吉林省市场监管厅食品安全协调处把食品安全这项民生民心工程抓紧抓实,有力保障了群众饮食安全。
  在提升基层监管能力上出真招。3年多来,食品安全协调处持续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活动,累计争取2770万元资金用于县级验检测能力提升、信息化平台建设、基础设施改造等项目。特别是2020年,争取预算外专项补贴3000余万元,为吉林省536个基层分局(所)配置了办公、执法装备,进行了县乡三级监管人员业务培训;2021年,支持基层分局(所)通过招录调剂等方式,新增800名监管力量。
  在整治民生领域问题上见实效。2019年至2020年,食品协调处连续两年与吉林省纪委共同开展“民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保障食品安全不力”专项整治行动。2021年,食品协调处围绕校园食品、保健食品、进口冷链食品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组织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保障食品安全10项行动。经过连续3年整治,吉林省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在完善食安工作机制上见真章。2018年至今,食品协调处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进一步厘清了党政领导干部和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职责,为建立健全事权清晰、上下协调、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提供了保证。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结合工作实际,探索推进“零元购”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先行,加快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共治格局。
  在提升智慧监管能力上有突破。2020年12月底,食品协调处紧急上线“吉林省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系统”,并与国家平台实现数据对接。截至2021年底,该系统累计注册冷藏冷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7804家,备案进口冷链食品17025批次,登记流入或流出吉林省进口冷藏冷冻食品19405批次。
  针对吉林省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食品协调处牵头积极推进“智慧食安”项目建设,在兼容各地已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成集食品流通、生产、餐饮、特食、抽检和冷链追溯、农村聚餐、网络订餐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平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科
牢记初心使命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科始终把“保安全、促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认真履行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责的同时,强化风险防控,勇于担当承重,致力改革创新,带动牡丹江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提升,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该科室始终把食品安全任务扛在肩上,全面推动食品安全党政同责、部门履责、企业主体和社会共治担责,连续3年筹备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定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食品安全协调科围绕“团餐”风险,承办了2020年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Ⅲ级应急示范演练;围绕“校园食品风险”,举办了2021年牡丹江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Ⅳ级应急桌面演练,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磨合锻炼队伍,既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又防范了重点领域风险。在第四届黑龙江省旅发大会举行期间,该科室认真落实食品安全重大保障措施,做到方案细致、培训到位、检查有力、全程值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科室对包片城区开展了8轮全覆盖检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203个,督促整改疫情防控问题千余次。2019—2021年,牵头开展“校园食品专项整治”“七大攻坚战”“九严查九整治”等10个攻坚行动,查办食品类案件364件,罚没金额255万元,严厉打击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坚持推进“食安龙江百日行动”和节日、会议重要节点风险排查整治,抓实产品管控、销售管控、餐桌管控、风险管控。
  该科室积极探索智慧监管方式,2019年率先在黑龙江省开展“互联网+名厨亮灶”工程,建立“雪城餐饮服务平台”App,让消费者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之中,形成社会共治。2021年在县(市)、区推行“一票通”制度和“影像记录”智慧监管措施,实现了食品来源可追溯,减轻经营者索证索票和记录台账负担,同时解决了基层监管力量较为薄弱的问题;建立食品安全数据信息交流、食品安全风险与形势会商工作机制,谋划和督导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任务,推进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科
坚守食品安全底线 创新跨部门监管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市场监管局市场综合监督管理科承担着林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同时承担网络舆情监测、信用监管、网络交易监管、疫情防控、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管理等工作,在统筹食品安全、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各项工作方面成效良好,为实现林芝经济社会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合监管科聚焦“四个最严”,坚守食品安全底线,发挥食安办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召开林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坚持问题导向,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开展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扎实开展节日市场、“三考”食品安全保障和标签标识、酿造酱油、包装饮用水、小作坊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野生菌中毒防范和食品安全进校园普法活动。
  2021年以来,综合监管科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7次、专项检查20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万余户次。林芝市食品安全快检抽检监测合格率98%以上,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6%,“明厨亮灶”率达95%,乡级以上学校“明厨亮灶”率达100%。
  综合监管科坚决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九条措施》,建立“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三包”制度和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组建1个党员突击队、4个网格巡查组、6个专项组,检查各类市场主体37万户次;上线“市场监管价格监测系统”,加强疫情防控和重要生活物资价格监管;严守冷链食品安全防线,严格执行自治区、林芝市“一律停止新购进口冷链食品”规定,深入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政策宣讲和常态化市场巡查检查,切断疫情传播渠道。
  为做好跨部门监管,综合监管科不断修订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清单细则,实现部门与部门多事项抽查,积极创新跨部门联合抽查机制。今年针对食品药品、住宿等领域34个抽查事项,综合监管科以实地核查、书面检查等方式,先后下达4次抽查任务,检查市场主体6631家次,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特种设备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
强化智慧监管 敢于担当作为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以下简称特监处)始终以守住特种设备安全底线为己任,恪尽职守,扎实工作,成效显著。山东省特种设备数量从2012年的57万台增长到2021年的151万台,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从0.087下降到0,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监处连续10年荣获“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安全生产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特监处通过党建引领、业务融合,形成了一支业务过硬、作风顽强、敢打硬拼,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担当、敢冲锋、站排头、当尖兵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团队。
  随着设备总量和老旧设备同步增长,安全风险隐患随之增多。特监处把信息化、标准化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全面构建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气瓶追溯、“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特种设备基层一体化四大系统,打造了许可管理、开工告知、使用登记、定期检验、监督检查、事故处理、人员管理法制监管全链条,将山东省151万台特种设备、123条长输管道全部纳入监管系统。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气瓶充装追溯系统,1865家气瓶充装单位、776万只气瓶全部实现“一瓶一码”、扫码充装;建成覆盖率全国第一的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山东省60万台电梯100%纳入平台,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特监处全体工作人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特种设备安全无小事,干就要干好,想到穷尽、干到极致。”
  2018年,制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建立山东省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服务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和联防联治机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信息报告制度,圆满完成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任务。
  2020年,全力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出台优化技术服务等多项措施,组建应急保障检验队伍,开发网上培训学习平台。
  2021年,扎实开展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企业自查自纠覆盖率、督导检查覆盖率、问题隐患整改率全部100%,首次实现特种设备“零事故”,特种设备安全形势呈现最好态势。
湖北省宜昌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
创新监管方式 护佑百姓平安
  化工产业是湖北省宜昌市的支柱产业,宜昌市特种设备总量达5.1万余台套,位居湖北省市州第一。近年来,宜昌市市场监管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严守特种设备安全防线,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安全。
  首创“六步工作法”,系统性抓牢抓实特种设备安全。2017年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制定实施“全面夯实基础、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监察、全面发挥专家作用、全面整改安全隐患、全面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主要内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六步工作法”,压实市(县)区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企业17项主体责任,将宜昌市5.1万余台套特种设备、2400余公里压力管道和86万余只气瓶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六步工作法”实施以来,宜昌市没有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且近3年来宜昌市特种设备总量以10%的年均速度增长,有效投诉率却逐年下降。
  率先实施“二维码+互联网”监管,86.3万只气瓶有了身份证。通过扫描气瓶上的二维码,便可掌握气瓶使用登记、充装记录和作业人员、检验时间等相关信息。该科室首创的气瓶“二维码+互联网”监管在湖北省得到推广。针对“黑气贩”和少数气站相互串通,阻碍、破坏气瓶信息化监管,该科室联系协作公司升级技术、查缺堵漏,并利用夜晚、双休时间,夜查突查气瓶充装站,抓住城郊接合部偏远气瓶充装站作弊充装现行,依法约谈负责人,依法严厉查处。之后,市场监管部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将车用、工业气瓶逐步纳入,建立起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全过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气瓶安全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宜昌市建档气瓶突破86.3万只。
  创新实施电梯安全“红黑榜制度”,2.1万余台套电梯安全运行。该科室创新实施电梯安全“红黑榜制度”,每月向社会公示电梯安全状况。电梯一次检验合格率从2018年前78.96%提高并稳定在目前的96%以上,位居湖北省前列。同时,打造电梯精细化管理样板间,实行月度分析报告透明化公示,构建电梯应急维修紧急使用维修资金绿色通道,推进“宜昌市电梯应急处置暨智慧电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提高电梯安全责任险覆盖面,多举措保障群众出行安全。 (鞠闻)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学习先进勇于担当 致敬榜样争做卫士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