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网络直播投诉比两年前上升456%,浙江宁波市场监管部门提醒
避免私下交易 防范虚假宣传
作者:郑铁峰

  本报杭州讯(记者郑铁峰)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直播带货热潮,但随之而来的各类消费问题也不断涌现。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至今,宁波市共受理网络直播相关消费投诉举报603件,并且投诉量呈逐年上升态势,2022年1—4月的月均受理量较2021年上升144%,较2020年上升456%。
  日前,来自河北的王先生就在直播间遭遇了一件“糟心事”。据王先生描述,当时在一家服装工厂抖音直播间看到3件羽绒服,共计价格为417元。主播宣称该羽绒服填充物90%为白鸭绒,填充量为200克至250克。冲着“超高性价比”,王先生立刻下了单。收到商品后,王先生发觉羽绒服的质量并不像主播说的那么好,便联系商家,希望退货退款并作补偿,但经多次协商无果。
  王先生将情况反映给了商家所在地的余姚市市场监管部门。经查,该款羽绒服检测报告显示的实际含绒量仅为50.8%。商家在广告中宣传的商品含绒量与实际不符,该行为已涉嫌违反《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随即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服装鞋帽一直是网络直播消费投诉举报最为集中的领域,占比超过1/3,其他反映较多的还有食品、家用电器、家居用品和化妆品,这5类占到网络直播相关投诉举报总量的70%以上,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或售后服务欠佳、商家虚假宣传等。”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消保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还有消费者反映从直播间买到的进口化妆品既没有中文标识,也无法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到备案信息,后经执法人员调查,该商家的行为涉嫌违反《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对其进行立案查处。”
  临近“6·18”,不少主播已开始对促销商品进行“预热”宣传。对此,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四项提醒:
  避免私下交易。根据相关规定,消费者私下交易或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商品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应通过平台提供的正规合法渠道购买,警惕商家任何引导“私下销售”或“绕过平台”意图的内容。
  防范虚假宣传。部分商家为快速提升直播间人气,会作出虚假承诺,以此误导消费者。因此,切勿轻易相信秒杀、超低价、限时特惠等促销宣传,注意优惠的具体条款,做到货比三家。
  及时查验商品。消费者收到商品时要注意查看外包装是否完好、货品是否无损、是否有缺件或错发等情况,尤其是贵重物品,务必本人现场签收。
  保留交易凭证。注意保存与商家的交易内容、聊天记录、商品规格、型号、价格、商品交易订单等信息页面,对金额较大的商品主动索要发票,发生消费争议时可以据此向商家、平台协商,必要时向相关部门投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避免私下交易 防范虚假宣传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