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信息科技助老适老是社会需要。
■本报记者 武晓莉
信息通信技术正在逐步融入生活,针对老年人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看不懂、操作难等问题,相关部门和业界一直围绕智能应用与终端产品两方面一齐发力,聚焦老年人通信、出行、购物、娱乐等高频场景,为他们提供更直接、更周全、更贴心的智能服务。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数字适老,让老人触网无障碍,让失去一部分体能、智能的老人不再数字失能,这个话题才刚刚开始。
数字适老 成为全世界关注话题
“我每天在现场做2个小时志愿者。”北京时代之光社区的李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他主要的工作是帮助老人操作智能手机,包括在检测场所门口扫码等。“小区居家那阵子,也帮他们买买菜。”
“因为工作原因,我需要每天去医院做核酸检测。”《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刘启诚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在医院的APP平台上预约后,直接去现场检测会很方便。但对老年人来说,到医院看病、做核酸却困难重重。我亲眼目睹了许多老人因为不会操作检测预约,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而在现场手足无措。”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场景,不少老人已经是数字世界的边缘人,而数字化生活场景增多更增加了他们的生活难度。扫码通行、健康码和行程大数据记录的出示等,在许多公共场所已成为基本要求,但许多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下载手机APP,方便的数字化应用却成了他们生活中的拦路虎。
5G、千兆光网、AI、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兴的先进技术支撑起的便利快捷,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广泛普及,反而扩大了老年人的数字鸿沟。
人们通常把生长在信息时代的年轻人称为数字原住民,他们在数字时代如鱼得水。与这些数字原生代不同,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应用存在着普遍的不适应性和使用困难,难以充分享受数字红利。
不仅是在我国,数字适老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202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纪念日主题就是“面向老年人和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数字技术”。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表示,目前全球仍有近30亿人尚未“连接”起来,其中包括很多老年人。
信息无障碍 对老年用户意义重大
每天一次的视频通话,是在上海生活的张女士和远在家乡的父母的日课。她对记者说:“我父母虽然都已经80多岁了,但学会了用智能产品,现在我妈会自己用拼多多买东西给我们,我爸会听书、听京剧、看电视连续剧。他们的生活也跟年轻人一样丰富多彩。”
赵厚麟认为,公平使用数字技术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也对全球繁荣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国,信息无障碍对老年人意义非常大。记者从中国互联网协会了解到,作为互联网大国,我国的互联网应用数量居全球首位,目前仅公共服务类应用就接近千万个。第四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互联网普及率仅为43.2%,相较于全国总体网络普及率的73%有较大差距。如此庞大的老年互联网用户,面对如此浩瀚的互联网应用,多半是手足无措的。而通过推进信息无障碍,可以助力老年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享信息化发展的数字红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数字技术适老化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平等,让老年人能够平等、方便、安全地使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二是数字技术赋能老年人,也就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及养老问题。因此,推进数字适老化不仅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迫切需要,可以扫清老年人信息消费的客观障碍,充分释放内需,也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重要举措。
信息技术 适老取得积极进展
不少用户会发现,手机、彩电等智能终端产品的屏幕显示、音频控制、远程辅助等适老化功能已经开通。不少年轻用户甚至惊呼:“老人版没有广告,也没有诱导,用着好香啊。”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电信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硬件终端、标准规范等多方面推进信息无障碍适老助老,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在数字适老化的政策研究、标准规范制定、应用及终端适老化评测等方面,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从网站和应用层面,截至今年一季度,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进行的适老化和无障碍评测中,51款APP、320家公共服务类网站终端通过了评测,业务内容涵盖新闻资讯、社交、金融、购物等与老年人生活密切相关的6大领域。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目前已有800多个政府单位完成信息无障碍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无障碍功能的网站超过3万个。
终端等信息无障碍性能也显著提高,3个系列的手机通过了评测。越来越多科技水平高、性价比优越的智能化辅助器具、信息无障碍终端面市,为老年人参与信息后社会生活创造了条件。
“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老年人敢触网、善用网,享受智慧便利服务。”近日,通信运营企业纷纷宣布推出新的“适老”服务,让老年人在数字化浪潮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整个行业针对老年人在上网过程中遇到的看不懂、操作难等问题,围绕智能应用与终端产品发力,聚焦老年人通信、出行、购物、娱乐等高频场景,为他们提供了更直接、更周全、更贴心的智能服务,例如具备防老年人走失、防网络诈骗等功能的应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适老化升级优化等。此外,科技公司纷纷开展智慧课堂,通过多种方式教年长用户使用智能设备、防范电信诈骗。
同时,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领域,也提升了养老的智能化服务水平。例如健康数据分析、行为监测、室内外高精度定位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已经被用于养老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多个方面。
针对适老化产品选择少的问题,工信部一方面制定发布智能终端适老化标准,明确具体技术要求,为终端企业设计和生产提供规范指引;另一方面持续扩大适老化产品供给,引导企业开发简便易用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包括智能老年手环、智能监护腕表等可穿戴设备,可实现一键紧急呼叫、跌倒预警、健康监测等功能,帮助老年人轻松享受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红利。
完善设计 助老软硬件不可偏废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标准规范等途径,确实为老年人提供了更直接、更周全、更贴心的智能服务和产品。
但我国数字适老化产品数量、种类都较少,尚未完全覆盖老年人常用的所有应用。产品与老人的需求还有差距,老人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目前这方面供给还不丰富。互联网应用设计开发时,普遍缺乏通用设计理念。产品一般都是以年轻人需求为主导,再进行适老化改造,不仅成本高而且问题多。
刘启诚认为,真正消除数字鸿沟,还需要“技术﹢终端﹢服务”组合发力。硬件问题很容易解决,服务支撑等软件问题是难点,如何鼓励社会各界加强线下服务是消除数字鸿沟的关键,并且需要持之以恒。
“我国数字技术适老化,面临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等挑战。”数字适老化及信息无障碍联盟相关负责人指出,目前还存在产品供需对接不畅的问题,专门服务老年人的数字适老化市场还未形成。缺乏明确的产业模式,老年人获取信息渠道有限,购买渠道不畅;互联网企业目前的商业模式与适老化改造是冲突的,例如弹窗广告、开屏广告等。因此,企业积极性不高。同时,老年人上网面临个人信息泄露、被诱导消费、网络诈骗等安全风险。
不过,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信息技术在声控、肢体控制、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方面的赋能作用越来越明显,将会推进数字技术适老化向更多行业延伸;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普及率持续提升,终端产品的供给也在加速扩大。
智慧助老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公众对此的认知和接受也不断提升,通过全社会的帮助,老年人的数字技能水平也在显著提高,更多的老年人开始愿意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