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药品使用环节作为药品质量安全终端环节,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部分医疗机构药房存在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药品采购管理混乱、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带来隐患。2021年,该局开始构建医疗机构标准化药房建设,目前已经打造了各具区域特色的标准化药房701家,有效打通了药品质量监管“最后一公里”,提升了全市药品使用质量安全水平。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的标准化药房是指药房在药品使用管理工作中,按照“六统一”标准对药品实施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实现药品管理质量安全。青岛市市场监管局整合现行药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结合监管实际,制定了《医疗机构药房标准化建设标准》,提出统一人员培训、统一制度管理、统一设施设备、统一购进验收、统一储存养护、统一调剂使用等6个方面53项管理标准,确保标准化药房有法可依。
创建特色化,提出“一域一案、突出特色”创建思路,要求区市结合辖区医疗机构特点,找准本区域创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出具有区域特点的标准化药房。例如,西海岸新区以社区医疗中心为切入点,打造出系列现代化药品使用单位,让病患享受到智慧化、情感化的优质用药服务;李沧区着力提升医联体药房标准化水平;胶州市和平度市针对中医诊所特点,开展中药房标准化建设。最终,通过示范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域开展,实现全市药品质量全面提升。
指导精细化,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在场所设置、营业面积等方面差异,经过调研,分类制定社区医疗中心、诊所、中医专科诊所三类细化标准,提高创建可操作性。推出“一对一帮扶”,精准开展现场指导,协助设计改造方案。城阳区将标准化药房创建融入党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网格化,专人专区管理,全时跟进,有序推进,全面提升创建效果。市北区推出重点单位与工作人员结对子,加强结对帮扶,筑牢创建根基。即墨区针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特点,点对点组织现场观摩,精准提升药房创建水平。
管理规范化,坚持把“打促并举”作为创建的根本举措,将标准化创建贯穿于日常监管工作中,不断提升药房规范化管理水平。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项检查,对监管情况定期调度,今年累计开展医疗机构监督检查4002家次,确保检查覆盖率100%,问题处置率100%。通过标准化创建集中整治药房管理制度不完善、记录不完整、设施设备不合规等问题,切实把标准化创建工作做实做细。
开展自查自纠,压实工作责任。年初召开医疗机构专题工作会议,现场与医疗机构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要求医疗机构开展业务自查,倒逼主动创建的内生动力。崂山区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向辖区监管单位发放自查表,并结合自查情况,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压实相对人的主体责任。莱西市采取“上门服务、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的方式,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创建积极性,督导医疗机构不断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水平。
强化市、区、基层所三级协同联动,区、基层所设置网格化管理员,要求创建工作责任到人,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责”,市局设置区域督导员,对每个区市创建工作进行专人指导,确保各级网格信息响应及时、上下畅通、指挥调度有力。
组织区市局分管局长和监管科长召开现场观摩会,现场传授创建经验。将课堂向执法一线延伸,为基层人员提供实战操作模板,提升基层监管水平。同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整体推动全市药房标准化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