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定期存款莫名变基金 消保委调解挽回损失
作者:陶维

  本报合肥讯 老人在银行存入5万元定期存款,取钱时被告知只能取4.2万元。近日,安徽省蚌埠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成功调解了一起老年人金融消费纠纷,为消费者张先生挽回了经济损失。
  今年6月6日,85岁的张先生及其孩子到蚌埠市消保委投诉,称其于2018年在该市一家银行存入5万元(3年期定期存款),2021年存款到期,该银行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张先生,为其介绍转存一款收益更高的存款,同时还可以随用随取。张先生感觉银行工作人员非常热心,处处为其着想,就同意了。今年6月1日,张先生因家中有事需要用款,去银行取款,被告知只能取到4.2万元左右。明明是5万元定期转存,怎么只剩4.2万元了呢?原来,银行工作人员不是给张先生的5万元进行了转存,而是全额购买了该行发行的基金产品,由于近期国内股市情况不好,基金出现了亏损。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张先生向蚌埠市消保委投诉。
  消保委工作人员组织双方进行调解。银行方面能够提供出电话征求张先生意见购买所谓浮动收益产品的证据,不能提供已经告知消费者买这种金融产品可能出现亏损的证据;银行未对消费者进行风险评估;银行提供不出张先生在买理财产品时的全程录音录像资料等相关证据。消保委认为,该银行的行为违反了国家金融相关法律规定,须承担责任。
  最终,经蚌埠市消保委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银行全额返还张先生5万元本金,同时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补偿张先生相应的礼品。
  蚌埠市消保委负责人丁成表示,近年来,老年人理财纠纷频发,张先生遇到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诱导存款买理财产品、开办信用卡……面对专业性强且种类繁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老年人精力有限、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圈套。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销售金融产品时,事前要充分告知和提示风险,不能为了业绩钻老年人金融知识薄弱的空子。
  蚌埠市消保委提醒老年消费者,选择金融理财服务时,不能只听有关工作人员的口头介绍和承诺,在进行大额存款或理财时,最好带上自家成年孩子,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一旦权益受到侵害,及时拨打12315进行维权。(陶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定期存款莫名变基金 消保委调解挽回损失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