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守护提升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
四川“两年行动”首战告捷
作者:刘铭

■本报记者 刘铭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牵动人心。6月份,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启动农村消费者质量安全守护提升“两年行动”,并在泸州市合江县、绵阳市江油市、眉山市青神县、宜宾市叙州区、遂宁市大英县5地开展试点。5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当地政府主导下,以喜迎二十大的饱满热情积极创新监管机制,大胆探索监管方法,建立科学规范、接地气、管长久的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系统治理体系,基本消除“三无”商品和劣质消费品等突出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村消费品质量提档升级。
政府主导 社会共治
  9月27日,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虽然下着小雨,但合江县市场监管局承办的2022年“质量月”暨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守护提升行动集中宣传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现场设立了宣传栏,执法人员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商品对比等方式,向群众普及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知识。村民冒雨前来参与,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试点地区开局良好,取得了不少经验。”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蔡军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行动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已取得积极效果。”
  守护提升行动启动后,试点地迅速将行动升级为政府行为。合江县突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责、社会共治四大工作格局;青神县探索出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群众主体“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江油市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每月联系会商工作机制;大英县全域推进试点工作,政府出台行动方案,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市场监管牵头、部门协调配合、乡镇齐抓共治的试点工作格局;叙州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协调和社区质量明白人的“前沿吹哨”作用。
  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涉及成千上万种商品,惠及千家万户,各地重视“走群众路线”,快速编织了一张质量安全守护网。
  合江县九支镇建立起以镇、村(社区)、村民(居民)小组为主体的农村消费品质量安全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叙州区在试点地蕨溪镇成立了由28名社区干部为骨干的质量明白人队伍,设置了28个质量监测哨点;江油市在试点地武都镇聘用11名居民担任产品质量监管网格员,在每个社区、村设立消费维权宣传哨点,组织经营示范店负责人担任义务监督员;青神县在试点地高台镇,从片长、网格员、村组干部等基层群众中聘用36人组成质量安全守护员队伍,为消费品质量把关。
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如今,合江县九支镇很多店铺内都设置了农村消费品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栏,公示内容包括营业执照、市场监管码、质量承诺和12315投诉举报电话等信息,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市场监管二维码,店铺的监督检查、抽检、行政处罚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九支镇市场监管所所长邓渡江告诉记者,守护提升乡村消费品质量安全,重在推动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地生根,他们依托泸州市场监管智慧监管系统,构建了“一网三端”智慧监管新场景。“一网”即智慧市场监管微服务平台,“三端”即监管端、履责端和公众端。通过履责端,市场主体可将供货方、索票索证、进货查验、自查记录等履行市场主体责任的重要信息,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上传和保存。
  据青神县市场监管局质监股股长李红艳介绍,试点地高台镇创新“139”工作方法,通过建立一本台账、实施一个评价等措施,对场镇商店实行分级监管和动态管理。目前,已对场镇食品药品、家电、燃气灶具、建材、农资、烟花爆竹等68家商店全面摸底排查,逐一建立监管台账。以质量抽检、进货查验、产品溯源、三包售后、投诉举报等9项主要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实行100分制评分,根据得分评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实施不同强度的分级监管和动态管理。
  “117户农村消费品零售经营主体已100%录入。”江油市市场监管局质监股股长华楠告诉记者,武都镇在试点中有序开展重点农村消费品经营户全覆盖摸底排查,建立农村重点消费品零售经营主体信息台账,现场采集经营主体、产品名称、数量、进货来源等信息,实时录入产品质量监管系统。采取集中承诺、上门签订、门店张贴等方式,与辖区农村重点消费品来源主渠道经营主体、零售经营者签订承诺书,张贴“一码通”。
  宜宾市叙州区蕨溪镇市场监管所着力打造示范商户和示范街,对销售市场主体按“一照一码、一书一卡、两台账”标准予以规范,实施“红黄绿”码分级管理。目前,已有82户商户加入“一扫知”。
多措并举整治假劣顽疾
  针对假冒伪劣、“三无”产品、不法游商等监管难题,行动方案提出“九强化”监管举措,即强化源头管控、强化监督抽查、强化风险监测、强化监管执法、强化主体责任、强化技术帮扶、强化属地共管、强化社会共治、强化宣传引导。
  宜宾市叙州区市场监管局质监股股长陈晓慧告诉记者,试点地蕨溪镇结合农村消费品“小、散、乱”但来源相对集中的特点,重点摸排来源地信息,建立不合格品来源信息台账,并加强与商品来源地市场监管部门信息共享,探索建立不合格品反馈机制和快速处理机制。与来源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开展大型批发市场专项治理,规范产品质量,提升源头治理成效。
  农村游商为乡村消费提供了便利,但游商销售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我们转变以往重处罚轻规范的监管理念,全力推进服务型执法,有效提升了农村游商监管治理成效。”江油市市场监管局质监股股长华楠说。
  据华楠介绍,武都镇市场监管所在农村游商监管方面持续发力,探索构建了“1+3”监管模式,即1个工作格局和监督、管理、宣传3种监管体系。“1个工作格局”即构建统筹联动的工作格局,从市场监管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多部门“合力攻坚”。同时,积极构建群防群治的监督体系、疏堵结合的管理体系和切实有效的宣传体系。通过打造农村游商全链条闭环治理体系,为守护提升行动贡献了“江油经验”。
  蔡军告诉记者,围绕乡村振兴总目标,未来将进一步突出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群众主体、乡村共治,按照方案确定的行动步骤,引导试点地大胆探索,形成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成果尽快在全省推广。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四川“两年行动”首战告捷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