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莹 本报记者 李青山
近年来,广东省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截至今年8月底,广东全省发明专利有效量50.8万件,累计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4.8万件,均保持全国首位。
落实严保护标准,知识产权执法威慑作用更加有力。制定《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广东省版权条例》,推动将地理标志等立法纳入立法计划,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法治支撑。严格落实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强化司法保护力度,今年1至8月,广东全省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3万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专利案件平均判赔额达82.5万元,相比三年前增长148.5%。组织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查处商标案件3173宗,广东省内海关查扣侵权货物1728万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优秀”等级。
构建大保护格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更加完善。加强督促检查,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省级督检考范围。加强人大监督,开展专利法执法检查,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调研。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广东省法院等11个单位联合印发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建设协同保护智能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广东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健全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广东全省调解组织和公证机构分别办理知识产权案件3389件、5万件。
优化快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持续提升。深化速裁快审机制,法院知识产权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周期45天,当庭宣判率达80%,超65%案件快速便捷化解。推进“一张网、多层次、全覆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广东全省累计建有13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或快速维权中心,提供“一站式”纠纷解决方案,办理快速授权1.19万件,快速维权案件近4000件。支持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广东全省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1.7万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870家,均居全国首位。
塑造同保护环境,知识产权区域和国际合作持续推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和大湾区协作,累计开展粤港、粤澳合作项目356项,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问询点12个。连续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积极谋划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商标品牌培育大赛。
广东企业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最佳案例,累计10个地理标志产品纳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名单。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成立3家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指导中心分中心,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险中心,首单海外侵权责任险及赔付业务落地广州,广东全省保险机构累计通过知识产权保险制度为1370家企业提供10.3亿元的风险保障。
提升综合实力,知识产权助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商贸融合作用显著增强。始终坚持质量导向,着眼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先后建成333家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围绕重点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培育布局一批高价值专利组合。实施“二十纵、二十横”(即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20个重点园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建设,已建成10个产业集群和13个重点园区协同运营中心,集成打造重点产业、重点园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生态系统。
广东在最近三届中国专利奖中累计获奖826项,位居全国第一,其中金奖25项,居全国前列。截至8月底,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发明专利有效量30.96万件,居全国首位。建成“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线国内首个欧盟商标查询系统,累计提供欧盟商标数据213.2万件。
据悉,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将着力构建以知识产权“集成化、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改革为重点,以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和“二十纵、二十横”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为枢纽,以专利奖励、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等为激励,以粤港澳大湾区、横琴和前海两个合作区、广东自贸试验区、重点企业等为突破的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体系,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先行示范省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核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