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学校及其培训机构办学证照审核环节,将是否存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作为审核重点,遏制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
■卞广春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各地不断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一些地方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不断出现,预防、发现和查处工作机制不健全,治理工作仍存盲区死角。为此,教育部办公厅等12部门发布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聚焦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重点问题开展排查整治。(据12月13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去年9月,教育部明确了7种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形,并指导各地建立辨别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强化监管执法。监管部门对隐形变异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查处虽取得初步成效,可一些地方校外培训机构见缝插针,由“地上”转入“地下”,以“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名义开展学科类违规培训的行为并未完全收敛。
此次教育部办公厅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的意见,其中特别提到将对“一对一”“住家教师”“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等形式的培训进行精准治理,到2024年6月,实现隐形变异培训被全面清除,彰显出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决心和信心。
整治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一方面,要发挥政策和协同治理的“组合拳”作用。教育部门应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健全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常态化机制,不断增强治理的精度和效果。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提高震慑力,坚决铲除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生存的土壤。同时还要把好教师资格审核关,设置“一票否决权”,避免拥有教师资格证和有望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参与到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的队伍中。
另一方面,要重视学校及其培训机构办学证照审核环节,将是否存在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作为审核重点,遏制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性、主渠道作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学生对学科类、非学科类知识学习的个性化诉求,积极推动因材施教,尽可能满足学生在校学习、求知的欲望,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