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两会声音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依靠创新破解难题

■本报记者 吴博峰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就我国科技创新、自主核心研发能力提升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和团队亲手打造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以及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使我国在月球和火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前列。
  孙泽洲表示,作为一名航天人,始终牢记党和国家在新时代赋予航天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对使命目标实现的重要作用。“月球和火星探测,我们起步晚,需要向先行者、先进者学习,但绝不是亦步亦趋地效仿别人,更需要把握时代科技发展规律,敢于创新、敢为人先。”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对于我们来说是‘月球已近、火星尚远’。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则是‘火星已近、梦想尚远’。”孙泽洲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向浩瀚宇宙进发,为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作为湖南科技大学“海牛”科研团队负责人,万步炎和团队秉持着“国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的理念,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
  多年来,他们针对我国海底多金属硫化矿物勘探、深海工程地质勘察、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等一系列“卡脖子”问题,相继研发了海底中深孔钻机、“海牛I号”海底多用途钻机系统、“海牛II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等,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2021年4月7日,他们研发的“海牛II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南海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钻进了231米,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保持着这一海底钻机在海底实际钻探深度的世界纪录。”
  万步炎表示:“我30多年的科研经历,证明了两件事:一是科技的进步、国家的强大要靠我们自己,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二是我们中国人有能力、有志气,如果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那也是卡不住的。”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时间久了,手机就有可能发烫,反应也有可能会变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介绍,原因就在于半导体芯片的性能会随着温度发生变化,要让半导体芯片把最好的性能发挥出来,就一定需要温度控制器件。
  而今,经过多年努力,孙东明和团队发明出一种“不到一角钱硬币大小”的温控器件。“通电一瞬间,器件的上下表面立刻就可以产生上百摄氏度的温差。”孙东明说,这像是给半导体芯片安装的空调,冬暖夏凉。
  “通过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从原材料的配方到关键工艺技术,再到制造加工设备,我们从全链条实现了完全国产自主可控。”孙东明表示,经过持续推进科技研发,已经实现了包括从宇航级到工业级一系列微型半导体器件的真正国产化,打破了以往国外对于我国高端温控器件的垄断。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激光通讯、车载激光雷达以及生物医疗等领域。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依靠创新破解难题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