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基金降费 影响几何
作者:聂国春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一直以来,“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怪象饱受投资者诟病。对此,证监会7月8日宣布启动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记者注意到,改革推进不到1个月,各大基金公司纷纷开始下调管理费和托管费。
  基金费率掀起下降潮,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费率下调对基金行业和基民有什么影响?面对费率下调,投资者又该如何选购基金产品?《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基金掀起降费潮
  7月29日,中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理财需求,降低投资者的理财成本,自2023年7月31日起,中金基金旗下中金新医药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金消费升级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金景气驱动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中金稳健增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金金泽量化精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中金鑫瑞优选一年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中金成长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下调管理费、托管费。
  记者注意到,本次下调后,中金基金6支基金的管理费由1.5%降至1.2%,1支维持0.6%不变,7支基金的托管费均由0.25%降至0.2%。
  同一天,西部利得基金、鹏扬基金也宣布自7月31日起分别调低旗下15支、16支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并对基金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具体而言,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原来低于这一费率的则维持不变。
  在中小基金公司降费之前,南方、易方达、广发、嘉实、招商等17家头部基金公司已自7月10起集体下调基金费率,下调后管理费率超过1.2%的全部降到1.2%及以下,托管费率超过0.2%的全部降到0.2%及以下。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份已来,已有近40家基金公司宣布降费,涉及数百支基金产品。而掀起这一波降费潮的正是证监会7月8日发布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根据证监会相关工作部署,在2023年底前要完成包括降低管理费和托管费费率、降低交易佣金费率、强化费率相关信息披露要求等在内的基金费率改革。具体而言,目前存续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统一降至不超过1.2%、0.2%,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
行业“马太效应”放大
  据了解,常见的基金费率一般包括申购费、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和投顾费。申购费由银行、券商等代销机构收取,费率为1%至1.5%,通常会打折。赎回费一般会归入基金净值,长期持有者可免收赎回费。管理费和托管费由基金公司和托管机构收取,从基金净值中直接扣除。如果用投顾组合来投资基金,还会涉及投顾费,费率为每年0.5%至1%。
  收了这么多费,基金公司近年来在投资方面却是成绩惨淡,一些明星基金经理频频翻车,导致基民大幅亏损。基民钟小姐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前年购入的一支基金目前还亏损30%。“如果有收益了,收点费还说得过去,亏成这样还好意思收这么多费?”钟小姐对基金公司这样旱涝保收十分不满。
  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就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答记者问时表示,围绕投资者关心、关切的问题,证监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市场意见,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和投资者需求,制定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方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市情、与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费率制度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投资者利益更加协调一致、互相支撑。
  那么,费率改革将对基金行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规模为27.69万亿元。同花顺数据则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管理费率高于1.2%的权益类产品共有5524支,规模合计达4.56万亿元,总管理费用达1162.19亿元。其中,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规模最高,达570.75亿元。记者初步测算,若该支产品管理费从1.5%降至1.2%,则该支基金的管理费收入将减少1.7亿元。从行业看,统一下调后管理费将减少近140亿元,托管费将减少约21亿元。
  开源证券指出,本次降费对主动权益占比较高的基金公司影响较大,而头部公司ETF和非公募业务占比较高,同时在浮动产品、基金投顾、渠道议价和运营成本方面具有优势,行业“马太效应”放大。
  易方达基金也认为,此次费率改革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稳步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水平,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投资不能光看费率
  基金降费,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广大基民。管理费和托管费统一下调0.35%,意味着每购买10万元基金产品,基民将节省350元。“这个好处确实是实实在在。但如果要我选,我更希望基金公司提高投资水平,净值涨1%就能抵过这点儿降费!”钟小姐说。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短期看降费可以直接降低基民成本,吸引新投资人主动进入基金投资,引导银行存款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从长期看,更多浮动费率产品的推出,将基金业绩与基金管理者的收入挂钩,能提升其管理运作基金的专业性,从而间接利好广大基民。
  那么,是否费率越低的基金越好呢?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表示,费率是一项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决定基金投资价值的因素。费率较低的基金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是更好的投资选择,投资者应该结合基金的风险水平与自身偏好的匹配度、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基金投资策略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盘和林建议,降费大背景下,投资人可以选择走两个极端:一个是明星基金经理的主动权益投资,这类基金往往贴着管理费的上限;一个是最低费率的被动指数型基金,这一类基金往往贴着管理费率的下限。也就是说,要么完全依赖于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要么依赖指数基金,依赖于宏观面的分散性投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基金降费 影响几何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