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车载音视频管理新规出台 推进全场景覆盖
一路畅听 风雨无阻
作者:吴博峰
图片

图:未来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汽车均要配置无线广播接收模块。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摄
  随着车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此前属于车辆标配的无线广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近日广电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载音视频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规范车载无线广播接收终端管理,积极引导推动在国内市场生产、销售的所有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的车载终端设备配置无线广播接收模块。这意味着,未来所有车辆都将重新配置车载收音机功能,而且相关播出内容都将受到监管。
  一时间,有关新政将对消费市场造成的改变,成为广大消费者热议的话题。
  据了解,每当遇到极端天气或特殊路段时,几乎唯一不受影响的就是无线广播信号。比如行驶在高原、远郊等区域,可能面临信号不稳定、通讯中断等情况,车载无线广播这时就成为了车内人员了解最新信息、知晓路况和天气等内容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极端天气造成的自然灾害面前,这一功能更显珍贵。
无线广播重回市场
  “车主朋友们,这里是实时路况信息,现在以下路段拥堵加剧,请选择合理路线行驶……”在汽车步入市场化初期,车载无线广播作为人们车内娱乐的唯一工具,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其中,时政新闻、路况信息、音乐频道等最受人们喜爱。
  作为一名拥有近20年驾车经验的老司机,孙芳芳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我小时候就喜欢在车上听广播,直至今日我仍有收听无线广播的习惯,既增添驾驶乐趣又缓解驾驶疲劳,甚至有时开车回家后还会打开收音机收听相关节目。”在她看来,无线广播是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载无线广播为不少车主留下了属于他们的独家记忆。但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车载收音机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近年来,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车辆从代步工具发展成为智能移动“第三空间”。以智能大屏为主的智能化配置逐渐取代车载无线广播成为量产新车的主要配置,为驾乘者提供丰富的娱乐选择。受此因素影响,车载无线广播使用率呈快速下降趋势。
  越来越多的新车配备了酷炫的车载大屏,宣称拥有多项娱乐功能。殊不知,由于新车采用网联化技术,故取消了无线广播接收模块,导致车主无法实时收听无线广播节目,取而代之的是只能在车机屏上选听一些网络节目。这种现象在主打新能源车的新造车品牌中尤为常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不少车企在新能源车型上取消了无线广播功能。以特斯拉为例,其旗下所有车型都未搭载无线广播模块,消费者也无法根据自身喜好进行选装,只能收听车辆的在线广播模块内容。
  面对市场发展现状,《通知》要求汽车企业在量产车型上加大无线广播接收终端普及力度。推动车企配置数字调幅广播、调频数字音频广播等数字无线广播接收模块,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丰富无线数字广播产品形态,提高产品质量,提升车载广播收视体验。那么,为何在“新四化”时代依然强调车载无线广播的作用呢?
重要性不可取代
  在汽车市场中,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着明确的背景和现实意义。《通知》的出台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已经连续14年蝉联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近3.3亿辆。其中,今年上半年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8万辆,新领证驾驶人1191万人。我们的生活和汽车已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政策出台的背景与无线广播的独特优势有着直接关系。
  按照《通知》要求,鼓励各地无线广播发射台站建设数字调幅广播、调频数字音频广播等无线数字广播发射系统,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无线数字广播覆盖网,提升公共服务节目的传输发射数量和信号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广播服务。
  这不禁让人想知道新政提出加强无线广播覆盖率的背景是什么?
  原来,今年暑期以来,国内多地遭遇极端天气,部分受灾区域通信中断,不乏多位车主因和外界联系不畅而感到恐慌。试想一下,当你深陷困境时,如果有无线广播可以获取外界救援和道路信息,是否对于自身脱困和情绪的稳定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事实上,对于一辆未配备无线广播接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而言,如果失去了网络信号,其搭载的所有智能网络功能都将失去意义,这也势必会影响车载广播接收能力。
  长江云智库专家解筱文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无线广播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音视频内容,这使得车辆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广播节目或其他媒体内容。随着道路建设的深入以及大众越野需求的提升,无线广播可以提供更加稳定和便捷的音视频内容传输,满足人们对于车载娱乐的需求。”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线广播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音频信号,不受地理位置和道路建设的限制,这使得无线广播能够覆盖更广阔的地域范围。由此可见,即便在车联网时代,车载无线广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升视听产品内容质量
  近年来,各大车企纷纷依靠互联网打造各自的智能车机系统,通过为驾乘者营造多彩的车内娱乐生活,吸引消费市场的关注。
  不过,如此方式不方便人们实时收听无线广播节目,且智能屏上的不少视听内容缺乏审核,甚至包含低俗、暴力等内容。记者在各大互联网平台浏览发现,车载视听内容良莠不齐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广播内容不可控,有些时候感觉内容不合时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在只能少收听音频。”孙芳芳说。
  在规范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管理方面,《通知》提出,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机构应向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申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取得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资质,向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履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以下简称APP)备案手续。换句话说,只有取得相应资质的车载网络音视频应用软件方可加装至车载系统。
  同时,鼓励各级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与车载网络音视频服务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加装、推送更多主流广播电视节目。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广播节目、“新闻频道CCTV-13”电视节目作为公共服务节目源优先向公众免费提供,车载网络音视频APP应在显著位置提供接入通道,以便公众清晰获取、快速接入。
  从使用成本角度而言,此前对于驾驶未搭载无线广播模块的车型而言,消费者若想获取广播信息需使用车载流量,即便部分车企提供每月定额流量,一旦超出就会面临扣费情况。而随着政策公布,未来消费者将免费收听无线广播以及相关主流广播电视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用车成本。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车载广播内容监管相对宽松,相关内容审核也未明确,而现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让车企主动遵守规范和技术标准,有利于相关部门从内容上把握,通过技术规范实现标准化管理。在内容方面,大量包括文化内容等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利于安全传播,容易形成负面价值情绪。“我认为将权威声音和高品质的声音传递给车主十分有必要。”他直言不讳。
  《通知》要求,在确保中央声音传播畅通的同时,规范车载音视频系统平台管理;加强对车载音视频从业人员管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政治敏感性,加强对有害节目的鉴别能力;支持取得许可资质的车载音视频服务机构生产传播内容丰富多元、价值导向健康、人民群众喜爱的车载音视频节目。
  向勇认为,推动车载无线广播的协同治理,应加快构建包括车载音频内容产权保护、治理平台共享等板块的价值共生体系,对相关内容产出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对经营主体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提升监管精准性,以便更好地对车企传播的音视频内容进行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用车环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一路畅听 风雨无阻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