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多个办公室于一个工作区,提升维权效能。
■本报记者 王文郁 文/摄
今年年初以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的任务部署,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进行风建设,坚持抓出常态、抓出长效,监管为民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
行风建设落实于日常工作
集值班室、调解室和问询室三个功能于一个办公区,受理人员可对投诉人和被投诉人开展消费纠纷调解,遇有紧急情况即直接联系事发地的市场监管工作人员进行处置;向社会公开值班电话,音像录制设备在行政案件调查过程中,可实现调查询问该所的全程记录。
5月10日,沈阳市和平区市场监管局南湖市场监管所所长杨正向记者介绍,该所坚持把为百姓维权作为行风建设的试金石,为保障市场秩序和消费安全,该所在重点时段、重要活动、节假日都安排工作人员应急值班。
地处沈阳市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热门区域,对南湖市场监管所的行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所对内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业务能力,对外坚持监管为民、提升服务能力,从内外两大方面入手,以高质量监管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将行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抓行风融入每项具体工作之中,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
一个“窗口”优化服务
在沈阳市大东区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区,一个“窗口”受理多项业务,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避免申请人多次跑腿和排队等候,增强了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秉承便民、规范、高效、廉洁的服务理念,沈阳市大东区市场监管局坚持把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与行风建设同部署、同推进,通过完善一系列公开便民的措施,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理念融入思想、见诸行动。围绕优化涉企服务、推动政策落实、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积极开展行风建设,持续营造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据大东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曲耀成介绍,针对办事群众在经营主体登记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创新推出“12345”行风建设政务服务新模式:一个“窗口”优服务;充分利用“辽宁政务服务网”及“辽事通APP”的线上办理和线下办理两条路径融合一体化政务服务;制定登记事项、违规禁办、投诉举报三张清单定责任;以“无件受理、持件取照”和“反向预约、证照联办”等四项举措强落实;清理“证明材料”、杜绝“吃拿卡要”等五项整治保实效。
大东区市场监管局开展行风建设以来,全力探索新方法、谋求新思路、开创新举措,努力打通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迄今累计有3358户企业通过“无件受理”领取了执照,助力612家餐饮企业走上舒心创业之路。
持续加强行风建设
今年以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总局行风建设“深化拓展”年的任务部署,抢抓开局起步,坚持行风建设与中心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印发《辽宁省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行动2024年工作要点》等方案举措,建立行风建设“三书一函”和行风问题通报制度、行风问题协同研判以及“三张清单”的审核、把关、指导、反馈机制,遴选优秀案例加强宣传报道,形成抓行风建设的系列举措和工作体系。
强化“处长走流程”活动,是辽宁省市场监管局突出便利高效服务的重要举措之一,切实打通政策供给“最先一公里”到经办落实“最后一公里”。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领域,实现了“一照通办”“一照通查”“一照关联”。在辽宁省开展“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评选中,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及23个市级、88个县级窗口获此称号。
为更有效地实现聚力增效减负,辽宁省市场监管局推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的常态化运用,推动监管向差异化、精准化转变。完善实施处罚裁量权基准,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包容免罚。召开辽宁省打赢“千亿送贷”三年行动攻坚之战动员大会,实施“质量服务进万企”活动。
同时,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强化攻坚整治,联动推进行风问题“大清扫”、监管执法“促规范”、优化服务“树品牌”三大工程。严格落实市场监管“八条禁令”,持续滚动排查行风问题。实施重点领域行风建设攻坚行动,努力做到从解决“一个问题”出发,向办好“一类事情”延伸。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聘任首批行风监督员,畅通行风问题反馈渠道,推动行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