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3·15观点
“食物驿站”引领节约新“食尚”
作者:杨朝清

  “食物驿站”不仅让食物物尽其用,也让一些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们得到了实惠,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和温暖。
■杨朝清
  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社区,每天下午3点会有“食物驿站”免费分发餐饮企业捐赠的余量食物。据一家餐厅负责人介绍,余量食物是已经过了最佳赏味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物,餐厅每天将余量鸡翅、鸡块等收集好,统一包装,贴上食用指引,经过冷冻后,第二天交给社区志愿者发放。(据12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
  悠悠万事,吃饭为先。不论是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还是移风易俗的节俭办婚宴,抑或是运用技术手段创新管理模式的“反浪费随手拍”,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缺的不是办法和渠道,而是意愿和行动。
  对于很多餐厅而言,准备的食材难免会有多出来的部分,制作出来的食物也会有剩余,这些仍在保质期内的食物难以再次进行销售,“一倒了之”会造成巨大的食物浪费。“食物驿站”不仅让食物物尽其用,也让一些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们得到了实惠,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和温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陌生人之间的社会联结。
  在经济市场化、人口流动化的当下,不同的人们在生存状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的人视如敝屣的食物,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是一种难得的馈赠。爱心企业、社区志愿者的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不仅减少了“舌尖上的浪费”,也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有温度。
  “食物驿站”作为一种公益模式,用柔软的身段来减少“舌尖上的浪费”。相关资料显示,已平稳运行近1年的黄冈市首家“食物驿站”,惠及群众1000余人次,节约食物600余公斤,有效减少食物浪费。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浪费既是对食物最大的辜负,也是对幕后劳动者最大的辜负。没有禁忌和节制,以消费之名行浪费之实,“舌尖上的浪费”显然需要纠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采用馈赠或者降价处理临期食品食材显然是一种避免浪费的利他行动,可以说是避免食物浪费的“有制有节”的做法。
  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要让尊重食物、敬畏食物成为公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和旁观者,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一定会让反食物浪费成为新“食尚”,这就是“食物驿站”给我们的启发和借鉴。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食物驿站”引领节约新“食尚”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