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山东省消协提示
选非学科类培训注意资金安全
作者:尹训银

  本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1月6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联合山东省教育厅就中小学生参加校外培训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理性选择培训机构,在选择参加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时,注重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确保预付资金的安全。
  山东省消协提醒广大家长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时,先认清机构办学资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应具备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明文件,并在办学场所显著位置公示。寒假期间,禁止开展或参与学科类培训。
  家长可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查询选择证照齐全规范办学的培训机构,同时,密切关注各部门官方信息,可通过教育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栏,随时查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确定参加培训前,建议家长与相关培训机构签订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而不只是做口头约定。签订合同时,家长要重点关注3点:一要关注合同中是否详细明确了培训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收费标准、预收费监管方式等服务内容;二是退费条款,包括退费的条件、退费的计算方式、退费的时间节点等;三是合同中是否存在明显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如限制消费者权利、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如发现不合理条款,家长要及时提出异议并要求修改。如果机构拒绝修改,则应谨慎考虑是否选择该机构,切勿轻易签订存在霸王条款的合同,以免日后陷入维权困境。
  同时,家长务必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缴费,切勿把资金转入培训预收费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包括私人微信、支付宝等),避免“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风险。经了解,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上购买的培训服务均采取“一课一消”模式进行监管,上完课后,培训机构发起消课申请,家长确认消课后,本节课的费用将划转给培训机构。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机构发起消课,超过7日家长没进行消课确认,系统会视为家长确认同意消课。
  缴费流程为:家长使用手机号注册(校外培训家长端)→首次登录关联孩子信息→查询机构及课程信息→线上缴费并生成合同。有部分培训机构开通了先学后付功能,广大家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先上课后缴费,既可以减少培训费用一次性过多支出,又可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另外,寒假期间可能有个别培训机构以“买年卡送课时”“大课包优惠多更划算”“充值赠送”等促销手段,诱导家长超时段、超限额支付培训费用。广大家长不要盲目冲动消费,避免发生“关门停业”“关停跑路”等损害自身权益的事件发生。根据教育部门相关规定,家长在支付培训费用时,不要一次性支付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要超过5000元。
  此外,山东省消协提醒消费者理性看待参加竞赛的意义和价值,共同抵制违规竞赛,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假期是孩子调整心态、自主成长的重要阶段,希望家长能理智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勿用补习来替代亲子时间,多增加一些体育活动的时间,让孩子充分享受假期的乐趣。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选非学科类培训注意资金安全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