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敢作敢为蹚新路 先行先试立标杆
作者:谢金玲/文 顾艳伟/文 施本允/文 尹训银 文/摄
图片
图片

图: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放心码”使用情况。 尹训银/摄
三管齐下治“鬼秤”
创新做法
  “鬼秤”严重损害消费市场诚信体系。2024年,广西北海市市场监管局以“一杆秤”为切口,聚焦农贸市场、海鲜餐饮店等场所,通过组合监管联动、创新机制驱动、Al赋能撬动等举措,不断探索电子计价秤监管新模式。
  北海市市场监管局采取多项创新举措,一是“标准砝码+实物比对+贴身份码”,三管齐下铲除病灶。采用“标准砝码+实物比对”模式复秤,将标准砝码与货物同时复秤核查,及时发现缺斤短两问题,现场固定证据立案查处。在此基础上,对拆检合格的电子秤,粘贴检定合格证和北海市市场监管局统一印制的“准”字身份码。消费者可通过身份码直观辨别合规秤具,执法人员亦可重点监管未贴身份码的秤具,提高监管效率。二是“监管+警示+处置”,3个机制协同发力。通过设立集市监管机制,规范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计量器具监管流程及市场计量器具管理流程,实现监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设立惩处警示机制促诚信,试点推行积分管理、“笑脸”“哭脸”奖惩制度,对使用“鬼秤”的经营主体,在从重处罚的基础上挂“哭脸”黄牌警告,督促经营者诚信经营。目前,该机制已在北海北云市场和菜丁文明市场等试点推进。建立“消费投诉马上办我来办”快速处置机制,对群众反映的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消费纠纷,实现接诉即办,全程一对一服务,打破投诉处理辖区限制。三是“在线巡检+研发装置”,双核驱动源头治理。在游客密集区域的海鲜餐饮店统一免费安装高清摄像头,进行在线巡检,提高监管效能,全市共有251家海鲜餐饮店安装摄像头753个。聚焦电子计价秤设置作弊码虚增重量的作弊手段,北海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从键盘和显示模块、声波脉冲特征等方面入手,运用电子电路模块自主研发简易识别装置,破解“鬼秤”密码技术。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北海市累计查处电子计价秤违法案件166件,罚没款62.49万元,没收不合格电子计价秤64台,累计粘贴“准”字身份码计价秤5000多台。2025年春节期间,北海市缺斤短两相关投诉仅2起,涠洲岛旅游区重要节假日缺斤短两实现“零”投诉。
示范作用
  北海市市场监管局探索组合监管联动、创新机制驱动、Al赋能撬动“三位一体”监管模式,提升了市场监管执法效能,得到了经营主体的高度认可,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为各地破解传统计量监管难题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为城市诚信治理格局提供了鲜活经验,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市场监管力量。(谢金玲 顾艳伟)
餐饮消费“放心码”
创新做法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以优化旅游消费市场环境、提升旅游消费品质为目标,以餐饮消费为突破口,融合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创新推行市场监管“放心码”,通过数据赋能、正向引流、精准监管,打通餐饮消费信息壁垒,有效破解餐饮消费安全难题。
  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以网络餐饮外卖为小切口,按照“一店一码”的模式为该市餐饮经营者生成专属码,并在全市1.85万家餐饮店门头和就餐区域张贴。“放心码”包含经营者的基本信息、良好信息和警示信息,并用绿、黄、红3色标明经营者正常经营、异常经营和违法失信3种信用状态,引导消费者先扫码、再就餐。“放心码”实施以来,消费者累计消费扫码21.8万次,单店扫码量最高达1091次。
  “放心码”设置“商家亮诺”“直通老板”“我要投诉”3项互动功能。经营者扫一扫“放心码”可以直接获取法规查询、办理年报、信用修复等政务服务。截至目前,消费者通过“直通老板”功能,累计拨打经营者电话1.89万次,促进消费纠纷就地化解,实现“纠纷不出门”。
  “放心码”公示经营者警示信息以一个月为期限,上一个月的投诉、检查等信息在本月公示,整改到位后予以归零,督促经营者重视信用维护。目前,已有3724家赋码经营者通过“放心码”主动申请码上信用修复。
  在餐饮经营者实体店张贴“放心码”的基础上,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拓展应用场景,与美团、饿了么平台对接,推动“放心码”在平台消费端口展示,对3.2万家在线餐饮业户逐项投放“放心码”链接,实现两大平台餐饮经营者“放心码”全覆盖。以图文、动画、视频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消费者网上扫码查询量近7万次。据了解,推行“放心码”以来,青岛市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17.62%,餐饮类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28.19%。
示范作用
  “放心码”通过数字化手段激活业户信用数据,打通了信用公示的“最后一公里”,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实现了“一码通查、一码通办、一码通管”。通过“放心码”,监管者可以扫码进行现场检查、调查取证、监督抽检、投诉调解,并自动发送企业自查、限期整改、专项整治等通知。经营者可以通过“放心码”获取法规查询、办理年报、信用修复、信息变更等服务。“放心码”应用范围广泛,不仅覆盖线上线下餐饮单位,还推广到中小学校园食堂、旅行社、商演团体、星级酒店等场所,实现了从吃得放心到住得放心、玩得放心的延伸拓展,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推动平台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尹训银)
校园食材“阳光配送”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规范提升行动,打造了一批师生点赞、家长放心的“阳光配送”企业。
  绍兴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企业完成高清摄像头关键点位全覆盖,可对不规范操作进行抓拍预警,并将视频数据接入“浙食链”进行远程画面调用,确保经营操作区无盲点。企业冷库和车辆安装温湿度计并接入监控系统,远程监控配送车辆及冷库温湿度,保证食材运输贮存温度符合标准。目前,绍兴市8家“阳光配送”培育单位率先接入“浙食链”,安装AI识别监控66个、温湿度物联感知设备164个。推动建立全市统一学校食材标准名称库,指导校园配送企业使用或对接校园食材配送溯源管理系统(云守护)、“浙食链”系统。学校下单后,企业仅需在系统录入一次,即可将食材品种、数量、溯源信息、检测信息等数据推送至“云守护”“浙食链”系统,实现无纸化传递。2024年以来,16家校园配送企业共完成“浙食链”上链8779批次,向下游学校推送溯源信息13076条。
  校园配送企业纷纷响应“阳光配送”新模式号召,主动找差距、增投入,涌现出一批管理过硬、装备先进的优质配送企业。浙江伊贤食品有限公司投入资金扩建了配送分拣、仓库等场所,配置了配送升降平台、预包装自动分拣线等,配送效率较改造前提高了20%以上,物流成本降低了15%以上。绍兴越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新建检测室,包括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留样室和数据处理室等,并新增氮吹仪、离心机、全自动农药检测仪等检测设备,增加了农残、兽残的胶体金检测项目和方法。
示范作用
  绍兴市市场监管局以打造全国校园食品安全示范标杆为目标,通过“机制创新+标准引领+数智赋能”模式,构建起硬件标准化、监管智慧化、风险可控化、参与多元化的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板。据统计,绍兴市校园食材配送企业快检合格率连续3年保持在99.8%以上。校园食材“阳光配送”模式的核心示范价值在于将传统监管升级为数字化全链条治理,同时,通过多方协作、公众参与,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施本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1 版:3·15年度报告·守护消费“筑”你满意】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敢作敢为蹚新路 先行先试立标杆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